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鸡年春来早 乡村气象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06: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南省新密市农民扶老携小走进照相馆——

  新春争照“全家福”

  本报记者 王明浩

  2月8日,大年三十,家住河南省新密市尖山乡柿树湾村的刘花大娘起了个大早,领着儿孙们到市里的照相馆,高高兴兴地照了张“全家福”。

  刘大娘今年八十高龄,问她为啥拍“全家福”,她高兴地说:“鸡年图吉利,村里好多人家都拍了,俺家也要拍‘福照’过大年!”

  过年拍“全家福”,如今成了新密农村的新时尚。一些影楼还推出便民措施:凡拍过婚纱照的家庭可免费拍“全家福”;百岁老人家庭免费,70至99岁老人优惠10%至30%,并赠7吋照片。红花桥等知名影楼更是购买了彩拍专用车,实行免费上门服务。

  今年为啥时兴拍“福照”过年,新密市文化旅游局局长郭金秀说,截至去年底,全市9成以上农户都有人在企业上班,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富裕起来的农民,由从前过年讲吃买穿,转而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拍全家照、孝心照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在圆梦照相馆门口,记者看到,小伙扶着父母,妇女抱着孩子,丈夫带着妻儿,进进出出。家住大路沟的路老汉捧着刚取出的“全家福”,笑得合不拢嘴,“俺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把这照片挂在堂屋。”老汉说着,激动地把重孙高高抱起。

  新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周绿坡说,照一张“全家福”,农民普遍消费得起,照相的人特别多,目前已有5000多户农民照了相,春节期间会有更多的农民来照全家福。

  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菇农采摘忙———

  春到菇棚喜过年

  本报记者 刘杰

  正月初五,江淮大地上年味正浓,安徽最大的双苞菇生产基地南陵县上千个大棚内春意盎然。籍山镇黄金村凌爱生夫妇一大早就在大棚内忙碌开了,他们找来五六个帮手,喜气洋洋地采摘着白生生的双苞菇。

  正忙着,副县长王金保走进大棚,边乐呵呵地向大家拜年,边询问生产情况。

  凌爱生说:“今年村民种菇积极性可高了。我们家里上年搞了2个棚,收入上万元,今年扩大到4个大棚,可产菇六七万斤,少说纯收入也在六七万元。”

  王金保介绍,南陵县去年发展双苞菇1500万平方尺,产量在1.5万多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今年县里全力抓龙头带动,上马了九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专门加工生产双苞菇,出口国际市场,解决菇农后顾之忧。2005年全县双苞菇可发展2000万平方尺,从事双苞菇生产的农民可达2万多人。双苞菇生产又带动优质水稻生产和山上毛竹生产。去年全县种植水稻75万亩,生产稻草35万吨,以前都是就地焚烧,造成污染和浪费,现在变废为宝啦。

  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村民钟华敏风趣地说:“这叫做粮多草多菇多钱多嘛!”他家专门为菇农供给菌种,去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他说,县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双苞菇是个实实在在的好路子。县里又派工作组为菇农服务,今年增收有指望啦!

  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农民全年计划早安排———

  围坐火炉议增收

  本报记者 吴兴华

  正月初三,在湖南省宁乡县回龙铺镇天鹅村回乡村民小组村民王文斌家烤火房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来向村民拜年的回龙镇党委书记杨正文、副镇长彭海波、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强等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火炉旁,商讨今年如何增产增收。

  杨正文说:“今天,我们镇党委、镇政府的成员一是来向大家拜年,二是与大家商量今年增产增收问题。去年我们镇水稻亩产达到2100斤,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71元。今年,中央又发了1号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现增产增收。今年如何增收?大家都说一说。”

  种粮大户王文斌说:“去年,我家8亩责任田,晚稻种的全是无公害高档优质稻,亩产1000多斤,1元1斤,比常规优质稻1斤多卖2角多钱。我得卖粮款8000多元。今年粮食要增产增收,要推广新技术,首先要选好良种。”

  种粮大户袁祥福说:“去年,我家10多亩地卖粮得款14700多元。要多打粮,要走农业机械化道路。农业机械化,一可以抢住季节,增产粮谷子,二可以节省劳力,赚更多的钱。”

  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强接着说:“要增产增收,我们还要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去年,我家实验了晚稻两段育秧技术,先旱地育秧、软盘育秧,秧苗分蘖多,可增加秧苗7%至8%。如果推广这一技术,全村1000多亩水田,可多插早稻70至80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杨正文说:“大家的意见很好。今年,我们要实现增产增收,一靠科学种田,二要发展我们镇的支柱温氏鸡、瘦肉型猪,三是利用我们镇靠近县城的优势,扩大劳务输出……”屋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每到过年,河北宁晋县农民李玉林都要请几十名孤寡老人吃一顿——

  特殊的春节饺子宴

  胡印斌 李会嫔

  2月4日,河北省宁晋县大曹庄乡农民李玉林扛着一袋20公斤的面粉送到了本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银格家,老太太赶紧出来拿笤帚给他扫掉沾在身上的面粉,看起来两人应该是母子关系,实际上两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李玉林就是远近闻名的几十位孤寡老人的“傻儿子”,他照顾几十名孤寡老人已经十几年了,每年年前他都给附近村里的40多名孤寡老人提前过年。

  简易大灶架起大铁锅,条凳方桌一字排开,40名孤寡老人、烈军属乐乐呵呵地吃上了饺子。春节前夕,李玉林家的小院里,热气腾腾提前过上了年。

  “有人请的我不请,没人请的我来请。”这已经是李玉林自费邀请全乡孤寡老人、烈军属吃的第十六个迎新春家宴了。前来赴宴的老人年纪最大的已经90岁了,最小的也有70多岁。80岁的银格老太太还是1947年的老党员,她没牙的嘴使劲咀嚼着热乎乎的饺子,还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名片大小的“免费卡”,“玉林给发的,到小卖店赊肥皂、酱油、洗衣粉……”

  像这样的“免费卡”一共发了多少张?李玉林自己也弄不清楚,大概30多张吧。反正到一定时候,李玉林就得去结账。“老人们日常需要的也就是一些基本生活用品,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位老人有过额外的消费,都是有了困难才去赊买。”

  请了一大帮人到家里吃饺子,还有县里武装部的领导、从宁晋县城赶过来的县文体局业余京剧团的老师们,李玉林忙得够戗,张罗着老师们开唱《苏三起解》,还得照应着大锅里的饺子。

  这样的忙乱对李玉林而言,已经10多年了。10多年来,不只春节吃饺子,他还租车拉上老人们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易县狼牙山、白洋淀、西柏坡等地方转转。每次出游,车前总挂着“孤寡老人观光团”的横幅。这些戴着草帽、顶着白包头毛巾的冀南农民,每到一地都会成为众人观看的对象。当然,他们也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李玉林今年58岁了,多年来一直忙碌着帮助别人,经济来源如何解决?他说,早些年搞奶牛配种站经济翻了身,现在主要靠刷墙体广告的收入。乡亲们说,尊老敬老、助人为乐已成为李玉林的一大“爱好”。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0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