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苏“乙酉首会”传出反哺谢农重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07:54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黄勇

  “不能等老百姓的房子盖起来了,再叫他拆迁,拆迁谈何容易!”“乡镇机构改革要把减事减人减支与增强乡镇活力结合起来。”“2005年,将在上一年试点的基础上,全省免征农业税。”乙酉年新年后上班的第四天,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新年第一个大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05年江苏农业和农村工作,会上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成为继“增加农民收入”之后的新主题词句。

  记者了解到,与中央连续两年“一号文件”“农字”当头相似,今年江苏特地留下了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的“文号”,将2005年的“一号文件”锁定为“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收”的政策意见,目前省委常委会已原则通过该讨论稿。一种穿透纸背的力量在该讨论稿行间彰显:城乡和谐发展即将为江苏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力避拆迁浪费,加大城乡统筹发展

  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下发了“三号文件”,就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若干政策意见。年终盘点,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54元,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了7.2%,增速攀上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该增幅也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同样让江苏人欣喜的是,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4年继2003年的2.18∶1,进一步缩小为2.15∶1,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继续保持最低水平。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苏州考察期间,引发了他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当时概括的小康社会六条基本特征中的一条就是城乡差距较小。如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构想在江苏正逐步变为现实。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多年来江苏始终把“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江苏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人均耕地不足1亩,大量的农村劳力与稀缺的土地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省情特点和发展阶段,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反哺农业、回报农民,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路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城乡统筹的建设规划。这个规划要着眼长远,不能过一年算一年,今年盖楼,明年搬迁,城里这样的事情还少吗?现在,农民慢慢地富起来了,农村尤其是苏北的农村又要开始新一轮建房,不出五年苏北就会出现两层小楼群。如果不很好地规划,房子盖得乱七八糟,过几年再搞搬迁集中,对农民来说是巨大的浪费,对农村建设来说就是很大的破坏。不能等老百姓的房子盖起来了,再叫他拆迁,拆迁谈何容易!”近日在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贯彻意见的汇报”时,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对江苏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今年全省制定城乡统筹建设的控制性的村庄建设详规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据悉,目前江苏省建设厅等相关单位已投入“重兵”,成立数个小组,优化全省重点中心镇的相关规划。

  口粮基本自给,确保全省7400万百姓“粮口袋”稳定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江苏粮食恢复性增长,一年增产72亿斤,总产增长14.5%,其中虽有气候因素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能作为农民增收的肯定理由。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使全省70%的农业人口从中受惠,才是粮食增收的真正决定性因素。

  李源潮书记近日更是对新的一年确保全省百姓“粮口袋”的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江苏农业生产底线是保证江苏居民口粮基本自给这样的一个粮食安全目标,如果我省不能保证这个目标,就会给全国的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也不能保障江苏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和粮食市场的稳定。”

  确保“粮口袋”的背后,2000年起江苏与安徽同步,先行推开了农村税费改革,随后每年大幅下降农业税率。200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2年内全部免除农业税,当年农业税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宿迁5市已经全额免征农业税,共减轻农民负担17.7亿元。在今年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中,最有分量的就是免征农业税。这项千百年梦想的重大农村变革,将直接惠及千家万户的好政策,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大。

  两年140万农民进城务工收入成增收主渠道

  江苏农业的可持续增收,不仅只局限在农业内部,更重要的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拓展农民进城务工的非农就业。据统计,江苏南京等城市近年来将郊区定位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发动机”,借郊区推进大型产业基地、大项目的契机,充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带来的农民就业与增收空间,实施500万农民由农向工、由乡到城、由北到南的大转移工程。省财政先后安排6000万元专款用于“百万农民大培训”,提高农民务工经商的技能。近两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务输出都超过了70万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打工农民回乡创业,随之也逐渐普遍。

  然而诸多光荣的成绩并不能掩盖农民收入保持

  可持续增收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去年种粮直补政策、取消‘两工’(积累工、义务工)政策带来的许多增收金额,今年将转为农民收入的基数,而不能继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动力源。如果这些政策不能转为长期机制,农民增收则缺乏持续动力。”省农林厅的一位领导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一些忧虑。

  资料显示,目前,江苏农民增收仍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有限,短期内难以实现依靠农业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因此,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较难立竿见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依然力不从心;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价格上调等潜力不大和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等。

  乡镇机构改革今年将减事减人减支,增强乡镇活力

  近日,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贯彻意见的汇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分别作重要讲话,要求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两个率先”的重中之重,加快城乡统筹、农村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大力提高农业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保持农村稳定。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2004年江苏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农村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稳定出现良好局面。对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三农”工作中心任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村的根本出路,以保证全省的粮食安全为农业生产底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今年工作的重点。

  李源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落实“两个趋向”、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方面要走得快一些。

  梁保华指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三农”工作的好局面。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已经出台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要制定好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文件,新增财政投入要向“三农”倾斜,新增的社会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公共财政要使更多的农民得益受惠。乡镇机构改革要把减事减人减支与增强乡镇活力结合起来。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要向特别困难的县倾斜,要切实提高各种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全省还将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大力扶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等。

  《江南时报》 (2005年02月20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