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追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11:04 广州日报大洋网

  徐锋

  农妇熊德明温州维权的事儿过去几个月了,可关于此事的讨论至今还在继续。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请了一位法律界的嘉宾对熊作一番评价。此君毫不客气地表示:熊德明不适合从事替农民维权的工作,她应当去做农民该做的事比如喂猪,可能会更适合她……“名人效应”虽能短时间解决问题,这个社会毕竟是法治社会,不是人治社会,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对此评论,有人甚是认同,并发出意味深长的质问:“熊德明何时才能安心养猪?”而回顾熊德明温州维权事件热炒之时,也曾有一些对熊的做法冷嘲热讽的声音,比如,“她把自己当救世主了”、“熊德明讨薪路径强化了潜规则”云云。

  本来,笔者对熊德明的做法除了同情和钦佩,也曾有保留态度,但看到诸君如此这般的“理性分析”,我突然偏有些“感情用事”起来,不禁想反问一下———熊德明怎么就该回去养猪了?

  且不说回不回去养猪,熊德明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最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可以容忍甚至欣赏某些“娱乐名人”、“文化名人”花样翻新、令人反胃的自我炒作,却偏偏对一个农妇不安于本分、弄出了一些声音深感不满。也许评论家们觉得娱乐界发生那些破事理所当然,而一个农妇不养猪,跑来不自量力地替人维权实在太反常,可以从“法制精神”、“社会分工”等角度作一番深刻的探析,实在是体现自己深度的难得话头吧。给熊德明额头上盖上“养猪”的烙印———这算不算一种“农本位”的歧视呢?

  再往深处说,一个农妇出来替人维权就会“强化了潜规则”,就是“人治”?所谓法治社会、法制精神,不可能从天上自己掉下来,也不会是“上帝说‘要有法治社会’,于是便有了法治社会”。法,无非人情,无非伦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它必须由人一点一滴地推动。将民意推动和“法治”截然对立起来,无异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在法治相对完善的美国,尚有各种“压力集团”、“院外人士”通过压力、游说促进国家法律、政策的改进。为何我们一个农妇替弱势民工维权的举动,不是被人理解为促进法治进程,反倒成了“强化潜规则”了?提醒这位评论家:你所说的“潜规则”,在某些群体中确实司空见惯、心照不宣,但又何曾眷顾过农民工这一群体?

  长期以来,农民工权益遭到忽略,欠薪之严重,竟然需要一国总理亲自过问,其情之切、其境堪忧!好容易盼来了个“名人农妇”出头,让农民工不再指望“跳楼秀”而是寄望于法律,这本是一个多么可喜可贺的进步呀!虽然囿于法治的不健全、熊德明自身水平的不足,维权行动基本以失败告终,但这一举动所蕴涵的“鲶鱼效应”、“蝴蝶效应”、符号意义,以及对民工群体的心理暗示、对有关部门的道德压力,客观上却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和反思意义。

  退一万步说,中国养猪的农妇多以亿计,不缺熊德明一人;她做点养猪之外的事情(即使有点堂吉诃德),可能价值更大。真纳闷有关专家和学者为何偏要她“安心回去养猪”?齐秦有首歌里唱道:“人能仰望,就是幸福。”或许,对有些专家和学者来说,我能“俯视”,更是幸福……(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