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驳斥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缩小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16:10 人民网

  网友:胡德强

  有报道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城乡差距在缩小,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高等教育城乡差距在缩小”一说,笔者尚存疑虑。因为,据文章讲,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缩小在于,“与1998年相比,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增加了1.29倍,同期农村考生的增幅也为1.29倍,达到了增幅的均衡。”如果我们单单从这一组数字去看,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是缩小了,而且是大大缩小,缩小到了持平的程度。可是,笔者以为仅凭这一组数字就得出城乡差距在缩小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因为,我这里同样有一组数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招收的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为22.3%,比1990年减少5.7个百分点。而对2003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非重点高校的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的比例高达63.3%,高于2001年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一个在逐渐减少,另一个在逐渐增加。事实胜于雄辩,城乡高等教育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后,更多的农村娃凭着自己的勤奋,走出了祖祖辈辈赖于生存的黄土地,迈进了他们父辈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学殿堂,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被誉为“天之骄子”。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数字确实大了起来,这是不争事实。但是,数字上去了,并不等于说明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城市学生就已经真正平等。因为,从上文内容来看,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强的国家重点高校,占据大比重的依然是占有较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却在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反而聚集了较多农村学生。这就清楚的表明,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改善,只不过从过去那种表面的、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移为今天这种隐性的、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教育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并与一个人的就业、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决定性的影响。在财富、权力等社会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唯一可以让人参与角逐、向上流动的希望所在。我想,这里所说的教育机会,更多的应该是指高等教育机会。有调查资料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就越高。2004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调查结果除了显示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外,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由此看来,上不上大学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其实,上一个重点大学与上一个普通高校,同样有着天壤之别。北京是这样,推而广之到全国,情况更加不乐观。

  人们知道,由于国情、体制、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因素,我国高等院校绝大部分建在大城市,一小部分建在中等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几乎为零。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城乡差距。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表面上看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城乡学生没有区别,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达到地方利益的最大保护,高考中一直存在着诸如各地阅卷不统一,城市考生录取分数线低于农村考生,录取比例却高于农村考生等等不公平。

  这不过是摆在面上的不公,还有不被人们重视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则是深层次的不公。这从2002年国家教育投资就非常清楚,当年的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人民币,77%用于城市,占人口总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其余的23%。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教育机会分配向着大众化、平等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缩小了阶级差异,成为社会经济均等化的工具。可自1978年以后,教育的精英化已成为妨碍社会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分化的动力。直接的后果就是,城市的教育国家办,农村的教育则靠教育费附加和各种名目的教育集资转移到农民身上,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然而,有人却为此辩解,教育公平某种意义上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各族群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在总学生数中所占的比例,应与各族群在同一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等”。这既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也是“教育机会均等”的衡量指标。照此一说,只要是在比例数字上达到均等就是公平,就没有了差距。按照这样的衡量指标行事,消除差距是不是也忒容易了点?这样的说法合理与否我们暂且不去探讨,假若这一衡量指标行的通,我们从高等教育报考比例看,城乡的高等教育确实是没有了差距,我们当该为此庆幸不已。可是,在城乡比例持平的背后,却是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在逐年减少,普通院校的农村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这又让我们怎么敢轻信差距在“缩小”?

  差距是明显的存在着,我们不能为了脸面上的光彩,打肿脸充胖子。一个人上了重点高校,就预示着就业、前途一片光明,父母的血汗钱不会白花;上了普通高校,就业、前途不能说暗淡,但也不怎么光明,父母的血汗钱还很有可能没有回报。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说,现在就吹嘘“高等教育城乡差距在缩小”,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丽谎言”。

  新闻链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