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弥足珍贵的“银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08:52 南方日报

  方 正

  当“老牌”电影大师张艺谋以武侠大片冲刺奥斯卡屡屡失败之后,刚刚由摄影师转型为导演的顾长卫,却凭借其执导的首部影片《孔雀》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虽然影片与最高奖金熊奖无缘,也并不是中国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最好的成绩,但它的获奖却对整个中国电影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中国电影与德国柏林电影节久有缘分。曾几何时,以艺术为标准、注重人文关怀的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与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等,都是有“艺术理想”的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光荣和梦想所在。他们纷纷携带自己最满意的答卷赴德、赴法“赶考”,几乎每届都有斩获。包括张艺谋的《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谢飞的《香魂女》,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等都曾在该电影节上获奖,有的更是一举摘取了金熊奖这顶最耀眼的桂冠。但在近年来,国内影坛风向逆转,在市场化大潮的猛烈冲击下,票房和利润开始成为中国电影主流评价标准,众多最具实力的中国电影精英迅速集体掉头,开始用“全球化”视角拍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商业大片。《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多是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出来的。于是,在一些中国电影精英的眼里,曾经炫目的金熊、金棕榈奖也黯淡了下来,因为它们带来的只是“虚名”,而非大把的真金白银。而更具“含金量”的奥斯卡“小金人”,则吸引了更多中国电影人艳羡的目光,某些自以为实力不俗的导演甚至为“小金人”量身订做影片,连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导演张艺谋也愈挫愈勇,屡屡向奥斯卡发起冲锋。虽然中国电影与奥斯卡并未走得更近,却已与欧洲几大艺术电影奖走得更远。近几年来,往往只有寥寥几部港台影片偶尔去亮亮相,少有斩获,而内地连能够入围的影片都难得一见。

  中国电影迈向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无疑是正确而且是必要的。但在近几年的市场化实践中却有了极端化的端倪,电影创作只以票房为导向,大投资、大制作、高科技、豪华包装、大规模市场运作,成为大部分电影人的共同追求,而电影本体艺术如内容、风格、精神内涵以及相应的社会与人文关怀,则受到普遍的漠视。因而,虽然中国电影的投资额、作品产量及票房总量都有所增长,但整体艺术水准却有了下滑的趋势,中国电影有了“泡沫化”的危险。中国电影与柏林、戛纳等欧洲著名电影节的一度走远,即是艺术水准下滑的客观反映。

  正因如此,《孔雀》在柏林电影节上力擒“银熊”,对整个中国电影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一片喧嚣、浮躁、满是金钱算计的当代中国影坛,仍有电影人在默默地雕琢、经营最本真的影片,在执着地追求电影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虽然没有令人咋舌的大投资,没有令人目眩的特技制作,没有浩大的明星阵容,但它同样可以成为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影片。它不仅可以向世界表示中国的电影艺术并没有被商业大潮所完全湮没,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而且也让中国电影人再次真切认识到,电影的成功不只有商业片那一条路,艺术片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也同样强大,从而带动中国电影在商业化、市场化的大前提下,逐步向多类型、多元化方向发展,真正走向健康的繁荣。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