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归刘半农故里江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08:53 解放日报

  本报江阴讯(记者郑正恕)被尘封80多年的185封致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刘半农先生的书信,日前已回归刘半农的故里江阴。据江阴市博物馆馆长唐汉章透露,这批亲笔书信中,有61封出自蔡元培、胡适、徐悲鸿、齐白石、张恨水、周作人、林语堂等34位名人之手,从他们和刘半农的“真情对白”中,可以看出一代文学巨匠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息追求与思考。

  最新发现的这批书信,书写时间为“五四”运动后,约从1920年至1925年间。当时,刘半农先在北京执教,后又远赴英伦留学。那段时间内,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主要联系方式就是通信。胡适的2封信中,有一封用清秀的楷体书写的信告诉刘半农,自己读了江阴晚清民初诗人金武祥的《栗香随笔》卷六后,对故宫博物院内的“屋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佳句,突然有了新的顿悟。信中还对当年刘半农关于新诗的争论流露出钦敬之情。徐悲鸿给刘半农的5封信中,主要想委托刘半农把他的画拍成摄影,去参加柏林某著名杂志举办的美术作品展。有趣的是,刘半农届时正好发表了中国第一部有关摄影理论的专著。张恨水、周作人等的来信议题广泛,大多围绕语言文字的创新展开,也涉及到文学、美学、音乐、美术等领域。目前,江阴市尚未邀请有关专家对书信开展专题研讨,但浏览书信,文学大师间的思想碰撞、对中华民族精粹文化的至爱至尊、对世界先进文化的积极推介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力透纸背。

  书信的发现,充满了离奇色彩。刘半农之子刘育伦今年已是八旬高龄的老人,退休前为原电力工业部核电局高级工程师。最初,是他替父亲收藏了这些信。五六十年代,刘育伦家从北京迁至东北,把装成纸箱的书信存放在岳母家中。文革期间,其岳母遭到抄家,书信被搁置于北京市某派出所。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将这箱书信交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统战部。因琐事繁杂,这只未被启封的纸箱一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直到2001年,人大统战部所在大楼要拆除重建时,“书信”才重见天日。在刘育伦的请求下,经多方长时间的工作,中国人大同意将这批极具史料价值的书信交江阴市保管。

  江阴市博物馆还披露,已珍藏的刘半农先生的书信,都为名人的行书或楷书,在书法上也极具价值。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