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办好文学生活两小块 提升日报副刊一大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11:33 人民网

  刘鹏

  近些年来,由于现代报纸节奏的加快,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新闻版面的急剧扩张,导致报纸文学副刊出现全国性的萎缩,这己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新锐的报纸,索性将副刊一刀砍掉。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从中国新闻史上看,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报纸特别是日报这类党报紧密团结作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知识分子,广泛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一种有效方式。一张没有副刊的报纸,信息量可以很大,版面语言也可以多姿多彩,但从整体上讲缺少人文气息,缺少文化底蕴,缺少生活感悟,总难免有些缺憾。徐州日报开辟的B3版副刊一周5刊,分文学、文化、生活三大块,既遵循了报纸副刊运做的一般规律,同时也符合了日报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形象及特点,体现了徐州日报对副刊的独到理解与追求。

  但有些时候,五个版面的副刊泛化、边缘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文学版块(周二“放鹤亭”)、文化版块(周一“文化娱乐”)、生活版块(周三“青春时尚”、周四“缤纷世象”、周五“假日休闲”)栏目定位清晰,内容却常难分彼此,又由于文化隐藏于文学、生活之中,给编辑带来一定区分困难。我觉得现在日报副刊应该把文学、文化、生活三大块打破,从新排列,分为文学文化、生活文化两方面,然后再加以挖掘及创新。这样不仅能加强编辑的策划和强势引导,其主动性也更强,选择更新鲜,发挥空间更大。

  首先,利用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加快副刊专刊化及新人新作的发展。众所周知,副刊的专刊的品牌效应不可忽略,除了与正刊共有一个总报名外,许多副刊专刊有着自己的专有品牌,他们经过长期积累,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读者正是因为对其文学文化的特殊感情才始终如一的成为报刊的忠实朋友。像大家熟知的《人民日报?大地》、《光明日报?文萃》、《文汇报?笔会》等,这些副刊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史上的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正刊,它们在现代文学史、现代文体发展史上的作用同样难估量。在我们徐州同样如此,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在《徐州日报?放鹤亭》上的知名作家刘本夫、孙友田、大卫等,他们就影响了许多徐州的读者。

  不仅仅是刘本夫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及深厚的文学积累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着许多长期活跃在文坛上的省、市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作家,如:赵本夫,周梅森等。作为徐州的主要媒体,日报就更有责任推进和完成传承的徐州文化,引导公众的文化品位。徐州日报也应当仁不让地充分开举并享用这些文化信息资源。日报副刊编辑应多交、善交文友,可就近登门拜访徐州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学者,恳请他们惠赐佳作,也可向其他离徐作家及外地知名作家(如《徐州日报?放鹤亭》(2004.5.11.)刊登的上海作家赵长天《回望汉源》,惜未成气候)、评论家、学者发出盛情邀请。编辑可以让他们在副刊上有选择性的引导文化、传播文学。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者,他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感识与感悟,往往能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具有他人不可企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比如开设专栏等。同时,日报应对专栏的文章的内容、风格做必要的然而又是风格宽松的规范,这不仅有利于作者有针对性的供稿,也有利于读者有目的的阅读。

  通过这种形式,应当说能由一批相对固定的作家带动一批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从而培养起读者的另一种更具体的阅读习惯:追着作家读日报,追着某位作家读报纸的某一版面、某一专栏。这样,不仅能形成徐州日报副刊的特色,也可以借助知名作家扩大日报在周边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除上述北京、上海等几家大报开设专栏外,其他地方日报也有所尝试。徐州作为大学人才倍出地、历史文化积聚之地,徐州日报就有着其他地市级日报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徐州日报一方面对知名作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留对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的权利;另一方面,日报还要注意为那些有一定实力,但还算不上很知名的作者提够足够的空间,并大胆起用新人,鼓励那些初步显示了创作才华的无名者为日报撰稿。只有不断地培育文学新人,刊出新作,日报副刊才可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副刊编辑要注意,在日报面前,无论是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还是暂时默默无闻的文学青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保持搞源多元化,才最利于日报副刊专刊特色的建立。

  其次,发掘本土生活文化内涵,在多方位服务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高尚审美情趣和科学消费理念。纵观全国,副刊萎缩的一大原因就是副刊的自身观念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所以副刊在保持传统的文学文化的同时,其生活文化则应侧重于现代生活的前沿。徐州日报中的生活版块“青春时尚”、“缤纷世象”、“假日休闲”及文化版块中的“娱乐”则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消费欲、休闲欲。相对于文学文化的接受主体来说,这一部分的读者与前者要求各不相同,其琳琅满目的新格局也会拓展日报副刊的服务空间和阅读选择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这座古城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领域不断扩展,并日趋多样化,随之伴生了一系列新的生活理念、新的鉴赏对象和新的审美情趣。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值得很好开掘,如《徐州日报?假日休闲》刊登的《访徐山小记》(2004.5.10.)和《夏日情调?垂钓“桃花源”》(2004.7.30.),作者在饱览徐州名胜中增进热爱故乡情怀,培养高雅情趣,启发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再如《徐州日报?文化娱乐》评论爱国将领刘铭传的《一曲荡气回肠的血泪传奇》(2004.7.19.)给人以力量,不仅增进了爱国主义,更激发了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热情。而同一个版面刊登的《以娱乐的心态看“媚娘”》(2004.7.12)则仅为剧情罗列,无太大意义。所以,在生活文化发展的今天,日报副刊不能消极地看作是副刊读者欣赏品位的降低,也不能曲解读者欣赏兴趣的变化,满足于提供内涵浮浅贪乏的文化快餐,而应在价值趋向、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树立党报名牌,提高党报权威性。

  那么,日报副刊在坚持应有的思想文化品位时,如何才能更快捷、更深入地贴近吸引与人们加紧的生活文化呢?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日报副刊应积极推动双向交流,以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办刊,进一步丰富、活跃副刊的生活文化内容。如《南京日报?中学生周刊》等一部分日报的做法值得学习。再如徐州日报B1版的“百姓热线”吸引我市群众的广泛参与,增添了整个版面的活力。副刊同样可以拿来借鉴。吸引群众参与和第一点所讲的发挥作家等知名人士的作用是并行不饽、相辅相成的。当前,徐州的经济生活正向纵深发展,面临着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题。在推进生活文化的过程中,基层单位和群众期盼从理论上得到指导,而政府的理论工作者也希望及时了解社会现状,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和价值。作为徐州市党报,有义务为两者搭线搭桥。而且,当日报副刊积极为群众政府工作,副刊也与群众之间形成最直接、最密切的互动关系,切实体现了党报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了党报积极的社会作用。综上所述,我认为徐州日报副刊在文学文化方面:一要保持优势,保存品牌版面“放鹤亭”;二要开设另一文学版面,内含名家专栏,及新人新作、时事杂文。在生活文化方面:一要体现时代特点,仍保留一周三个版面;二要切实体现百姓所关心的生活文化,也正是日报副刊所关注的。

  但无论是文学文化还是生活文化,都需要靠才学识力兼具的编辑来经营,否则谈不上出特色、创名牌。除了有过人的策划能力、超凡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文化、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良好的公关交往能力,更要尽量杜绝“关系稿”、“平庸稿”。另外,编辑要注意清理副刊所刊登的电子邮箱内废弃稿件,腾出空间,保证新稿件能及时、快捷地传递到自己手中。

  徐州日报副刊改版的成功于否,最终是要由读者来评判。副刊不仅要充实编辑队伍,更要加强于读者的联系,更好地体现日报副刊有责任、有能力为社会和徐州市人民带来更多的精神资源,引导徐州公众的文化品位。

  (作者学校:徐州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