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村落寻踪⑩梳式布局讲求实用(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17: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民居研究专家陆元鼎细细剖析广州古村落人性化设计 陆元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民居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民居建筑》主编。带着从古村落中产生的种种疑问,我们专程登门向他请教。 A、独具的优势 记:陆先生,以您的专业眼光,可否从中国古村落的层面来评价一下广州的古村落。 陆:全国乡村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片区域,北方、江浙、广东。如果从建筑类型来说,广州的古村落在结构上单调一些,但却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村庄整体的规划设计,就非常重视人的因素,比如考虑安全问题,许多村庄都有碉楼和围墙;又比如考虑人在里面如何更舒服,对冷巷的设计相当讲究。夏天人们从地里劳动回来之后,多数坐在冷巷中乘凉,不管有没有大太阳,也不管起没起风,冷巷里都是最凉快的。为了产生聚风效应,冷巷一般都是南北向,也比较窄,一般都在四尺,这是一头大牛与人可以通过的宽度。广东的建筑人性化考虑很多,在处理气候因素上经验丰富。相比之下,北方乡村建房,对气候条件的考虑就不如广东。 记:广州古村落的住房一般都不够大,为什么人们不把房子建得大一些? 陆:这同广州乡村的风俗习惯有关。广州乡下(包括珠江三角洲)有孩子长大成家后分房而居的传统,每一房的住房面积仅够孩子住到成年。分家出去的孩子,在父母的房屋后面建自己的住房,也从家里分到一份地(土地一代代分割,越来越小,导致土改时,广州农村找不到纯粹的地主)。这就是广州古村落住房小的原因,这点与北方及江浙一带的乡村建筑完全不同。 B、岭南的特色 记:广州古村落在哪些方面具有岭南建筑特征? 陆:梳式村庄布局(俗称棋盘式布局);“三间两廊一天井”的家居结构;锅耳山墙;屋瓦顶上的龙船脊;梁柱上的鳌鱼雕刻。所谓“梳式”,是我的形容,是说村庄由一列列房屋组成,像一把梳子。这种村庄形制出现在清代,主要还是因为风俗习惯。孩子大了要另外立房,就在前辈的房屋后面续建新房,逐渐排成一长列。“三间两廊一天井”的房屋结构是广州农村的传统,建新房时延续了传统。“锅耳山墙”的实用功能在于防火,它耸立在屋顶的两侧,可以把隔壁烧过来的火挡住。经过艺术化造型,就有了审美的功能;“龙船脊”是屋脊上高高隆起的一长条挡板,也是用于挡火的。它多数做成龙船的形状,而龙船同水有关系,寄托了民间消灭火烛的愿望;“龙船脊”上面往往画了卷草纹,它的形状正如流水样。梁柱上的鳌鱼雕刻也同水有关,另外鳌鱼还有“独占鳌头”的含义,表达了读书博取功名的愿望。 C、康乾的热潮 记:广州古村落大多数都建于清代,尤其是在乾隆之后,广州农村出现了一股延续时间长达200余年的“房地产热”。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陆:历史上广州都是通商口岸,商业发达,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国家只开放广州港,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人们认为还是做生意有出息,出外的人发了财,就回乡盖新村,但很少人热衷于买田产。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朝康乾之后200余年间,广州乡村出现了那么多规划统一的新村落的原因。其实全国在这一时期都在大盖房子。康熙时代打仗比较多,平三藩统一全国。到乾隆时代老百姓安享太平,就建设家园了。至嘉庆以后,盖房子的风气才逐渐衰落。到光绪之后,重修的较多,新建的很少了。 D、保护的难题 记:您对古村落保护有何看法? 陆:现在广州的许多古村落没有人住,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研究。外省一些保护得比较成功的古村落,都有人住。有人住就好开发旅游,旅游公司介入是要讲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问题。安徽有个古村庄在开发过程中只考虑投资者利益,未考虑住户利益,老百姓不配合搞旅游,也搞不好。西递就做得好些,老百姓参与旅游开发,房子经常有人打扫,游客来了,他倒倒茶水,带着到处参观,一年下来就有点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