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唱主角(深度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5:3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成友

  春节前,别开生面的“民族文化节”在济南市经五路小学举办,它实际上也是该校开设校本课程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孩子们把它变成了自己的节日,演示、制作、讲演,着实过了一把瘾。在二楼的多媒体教室里,摆满了600多件孩子们平时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让前来参观的专家和老师赞叹不已。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济南,传统文化体验与研究成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山东省实验中学开设的“齐鲁文化大讲堂”、大明湖路小学的“国学启蒙”课程、南上山街小学的“民俗文化”课程、安平小学的“曲艺欣赏”等等,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走进民族文化

  据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老师介绍,“走进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下设5个专题:传统美德,包括礼仪、孝贤、气节等;文学经典,包括经典作品和文学名家;民族艺术,包括中国书画、民间工艺、民风民俗、戏曲歌舞;特色体育,包括中国武术、乒乓球等;齐鲁文化和泉城文化。

  一、二年级学生动手和研究能力较弱,因此课程以体验为主,孩子们经常摇着头诵读民谣、三字经、古诗文,还学快板,看戏曲。研究和动手制作风筝、年画、扇面艺术、民族服饰等,是三、四年级学生的拿手好戏。五、六年级则有意识地开发培养孩子们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以往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现在孩子们身体力行,亲自设计自己喜欢的课程,兴趣大增。“为什么孙悟空能打得过神仙,却打不过小妖怪?”“戏曲脸谱为什么被称为国粹呢?”孩子们通过校本课程阅读《西游记》、欣赏戏曲脸谱时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闪耀着民族文化之光、每周两节的校本课程,成为孩子们最喜欢、最盼望的课。

  国学伴我成长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套12本的《国学》教材,装帧古朴大方,每学期一本,是大明湖路小学约请专家一起编写的启蒙教育实验读本。翻开书页,满是四书五经精华章节和名言警句,以及传诵千古的古典文学名篇。所选文章配有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一年级教材还注有汉语拼音。

  古文学习显得枯燥,学校就指导老师们利用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古文易学、易懂、易记。大明湖路小学杨兴永校长介绍说:“学校开设这门课,每周一节,以背诵为主,高年级要求有所理解和感悟,不考试,不给学生什么压力。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学生还直接把它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

  德育贵在养成

  山东是孔孟之乡,利用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像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走出了后来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经五路小学副校长王新梅介绍说:“当初我们是请了大学里的老师一起帮助研究制定校本课程主题,希望以此增进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颜炳罡高度评价大明湖路小学的国学教育:“德育教育贵在养成。人的优秀品德恰恰是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而国学精华是熏染、陶冶青少年的最好材料。通过对这些国学名言警句的诵读,青少年德性与智性共同成长,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与孩子共同进步

  校本课程在原来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更注重其规范的开发和研究。指导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了《家长意见反馈表》、《实践研究活动调查表》等,并辑录成册。老师在这样的指导活动中,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了,就自我加压,提高自己,并促使自己不断开拓创新。

  校本课程也让社会听到了孩子的声音。不久前,济南市规划局收到了一封经五路小学六年级(8)班学生的来信。信中就保护济南市老建筑提出了6条建议,这些建议得益于该班开设的济南老建筑调查和研究课程。学生们走出学校,看多了就发现了问题:有的建筑没有解说不方便游人,有的古建筑毁坏厉害,有的建筑中的主人不给建筑做卫生……这些都成为同学们课堂上的话题,最后就有了那封关注文物保护的建议信。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2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