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鞭炮禁放,但愿明年不再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5: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明天是乙酉鸡年的元宵节。从正月初一至今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推断,实行禁放烟花爆竹政策的北京、郑州等城市,将再一次面临众多市民无视禁放令的尴尬。

  为什么禁放烟花爆竹会这么难?这是因为,在鞭炮声中辞旧迎新,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上千年的重要习俗。据考证,爆竹之俗最早出现在汉代,其功能是驱除妖魔。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所谓爆竹声,即是火烧竹子发出的噼啪声。发明了火药后,燃放烟花爆竹开始成为欢度春节的重要内容。北宋时期王安石的《元日》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对此习俗的直接记载。对许多中国人、华人来说,在除夕夜、正月初五、正月十五燃放鞭炮,是春节欢庆程序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可视为“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对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民俗不可轻易言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在人口密集、空间相对狭小的大中城市,如果对燃放烟花爆竹不加必要的限制,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带来诸多损害。比如:引发火灾、伤及人身、噪音扰民、空气污染、制造垃圾等。今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危害的最典型事例是:2月12日,国航的CA1754航班在浙江温州市永强机场降落时,由于地面燃放的烟花挡住了跑道,被迫紧急升空,盘旋10多分钟后才安全降落。

  但是,如果允许“一边是严格的禁放法令,一边是普遍的违禁燃放”的尴尬局面年复一年地出现,则其对社会秩序的危害将更大:其一,这种局面暗示法令可以违背,法不责众;其二,这种局面暗指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无能,无法对这种以声音和光线为表现形式的违法行为加以约束;其三,这种局面说明黑市横行,如果没有黑市贩卖,那些违禁燃放的烟花爆竹又是从哪里来的?其四,由于黑市猖獗(因而烟花爆竹质量难以保证)、偷偷燃放(因而可能更加不顾他人权益)情况普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无保障。

  实际上,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兴利除弊,或者说,找到一个利最大、弊最小的平衡方案,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据报道,我国原来实行严格禁放的200多个城市中,目前已有106个城市解禁或实行限制燃放;美国纽约市部分地区和新加坡已经解除华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笔者认为,依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实行指定时间(符合民俗传统的时间)、指定地点(便民又安全的地点)的限制燃放,不失为平衡烟花爆竹“主放派”与“主禁派”利益的最佳选择。

  鞭炮声声即是民众的催促声。各大中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执法机关应当体现执政为民,认真回应民意,尽快将修订当地的烟花爆竹禁放法规列入议事日程。在今年春节接近尾声之际,我想说———但愿明年春节来临时,禁放烟花爆竹不再尴尬。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2日 第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