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森,你好好歇歇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7:54 北京晨报 |
昨天上午10时,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炳森追悼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社会各界千余人为他送行。记者在现场不止一次听到“他是大丈夫、真君子”、“对人有求必应,不图任何回报”的评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飙的一副挽联写道:“人书正大俱是后来典范,德业光明永留千古嘉风”。而一副老友赠送的挽联上写着温暖的祝福:“炳森,你操劳了一生,好好歇歇吧”。亲友现场追思对事: “只要有精力,他都尽力去做” 2月15日凌晨,刘炳森先生因肺癌病逝,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朋友都表示难以置信,直到昨天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他们对这个事实依然不愿接受。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中国书协理事张有清先生说到两人30年的交往点滴,禁不住老泪纵横:“我们1974年相识,这么多年他一直对我这个小弟很关怀。去年8月,我听到风言风语说他身体不好,我慌忙去了个电话,当时他语气很轻松,说:想你老兄弟了?我没毛病,放心吧。我放心了,后来他太忙,也没有再联系。没想到刚过年他就走了,那个电话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本来生活方式很健康,没想到英年早逝,我觉得这与他过于劳累有很大关系。他的事业太多了,书法、公益事业,只要有精力,他都尽力去做,不忍心让人家失望。”关于刘公的“过劳”,很多人都同感。在一副老友赠送的挽联上,记者还看到了如下温暖的话:“炳森,你操劳了一生,好好歇歇吧”。对人: “不管是什么人,他都以诚相待” 沉睡在鲜花丛中的刘公和他生前一样慈和雍容,缓缓行进、鞠躬的人们在与他最后作别时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恐怕还是他一贯的诚挚和宽厚。张有清说:“他的人品真是一流的,上对领导,下对小学生,不管是什么人,他都以诚相待。早年他困难时曾经受人帮助,所以对向他求助的人来者不拒,只要有能力,他必定是全力以赴,而且从不讲价钱。”作家牧青告诉记者:“刘先生的书法在当代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前来求字求碑的人不计其数,只要身体允许,他几乎有求必应。因为大方,他的人缘很好,但也会遭受非议,大丈夫利人利己,真君子多友多敌,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嘛。对此,他虽然难过,但并不怎么抱怨,最多写写文章自我消化了。”对老乡100万捐老家不留名 在告别大厅前,来自天津武清区的刘公家乡人一直默默地给吊唁者发放一个小册子,上印“家乡人民深切缅怀炳森先生”。一位老乡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为武清做的善事太多了,光是铺路、修桥、设立教育基金就捐了100多万元,自上世纪70年代始,先生每年春节都要在这里为乡亲们义务写春联,一写就是几个小时。先生出资捐建的石桥修好了,他执意不让在桥上镌刻“刘炳森捐建”五个字。一次,偶然听说小学曾教过他的张老师患膀胱癌,生活拮据,他即刻亲自驾车将其送到医院,先交3万元押金,从手术到张老师故去,共支付了7万余元,他还痛心地责怪自己:“治晚了,治晚了,我怎么早不知道啊!”晨报记者田小满晨报员工回忆年年新春为晨报题字 刘炳森先生对公益事业的热衷是人所共知的,他生前曾经多次应北京晨报的邀请,参加读者联谊活动及书画义卖等公益事业。据晨报公关部工作人员孟浩强介绍,从1999年开始,每逢新春到来之际,刘炳森先生都会率众名家在北京晨报上为读者展示优秀作品,在他的印象中,刘老先生是一个特别随和的人,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总是热情地投入。“有一次跟他联系时他碰巧不在北京,我们以为他来不了了,但最后刘先生还是设法及时到场了。我们觉得他虽然名气很大,但人实在,好讲话。” 这些活动的策划者王海平告诉记者,非典前,刘先生参加了去河南焦作踏青的读者联谊活动,回来后又接着参加晨报主办的大型书画义卖活动,作者都是中国当今书法界、画坛最为活跃、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共筹集了善款50多万。晨报记者田小满“户口簿”仨字是他写的 两块长方形的栗子皮颜色的硬纸板,头上有眼儿,用棕红色的鞋带一样的绳子一系,这就是北京人用过的老户口簿,那上面的“户口簿”仨字就是刘炳森写的。所以,有人曾笑谈:“早几年,刘炳森的字,咱北京人家家有。” 也许因为这,刘炳森被称作“平民书法家”,因此也听人说“他的字都俗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寻他的字可不是个难事。“东兴楼”、“萃华楼”、“李记白水羊头”、“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友谊商店”、“文轩宾馆”、“东单菜市场”、“城乡贸易中心”、“吴裕泰茶社”、“广安门立交桥”……这些题字或匾额都出自刘炳森之手。上世纪70年代,他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 这还不算奇。听说,北京环保局曾请刘炳森题写“男厕”、“女厕”两字。他竟然欣然接受,而且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外国朋友如果看到连我们厕所的题字都那么美,小可见大,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这大部分的匾额还都好好地存在着,依旧带着一股子的墨香和文化的底蕴,而我们身边的这位67岁的书法大家却真的走了。那凝重稳健,俊逸潇洒的书法大字也正一天天远离我们。首席记者崔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