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什么是真正的好环境?鸟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9:26 人民网

  苏杨

  十年前读研究生时,我在位于京城北郊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简称环科院)做实验,很为那儿的“纯天然”环境着迷:工作区和生活区间有一片很大的树林叫梨园,里面是真正的乔灌草结合,梨树下密密匝匝,无路可寻,颇有原始林的味道。比我更喜欢那儿的是动物,以致我们惺惺相惜:我在环科院里就地取材,养过刺猬、鼹鼠,甚至——一条蛇。我一直以为这是环科院的领导深悟好环境的精粹而刻意保留了这样一片乐土。

  事实很快证明我错了,为了迎接某国家领导人可能的视察,环科院大兴土木“改造环境”,原有的“原生林”被清理成了干干净净、条块分割的“人工林”,动物们自成天地的“四合院”被“拆迁”了。那时许多环境科学工作者们还为自己居住环境的“改善”叫好,不知他们想到过本来与他们相安无事各得其所“户口”同样在环科院而且更加“土生土长”的动物没有?总之,动物们从此流离失所,环科院的人也并没有扩大散步的范围——又不是游击队,本来就有路可走,钻林子干嘛?只是,原来的树林“死”了,走兽走了,飞禽飞了。尽管我早已毕业离开那儿,早已住到了大多数环科院人羡慕的市中心,但我真的很留恋与一只刺猬的亲密接触,甚至是与一条蛇的邂逅,毕竟那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可遇不可求的生命的舒张状态,在动物们的出没里我触摸到了活力,体会到了环保工作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众生互惠而成”的协调发展。

  直到现在我也常困惑于为什么这片不影响大家居住条件甚至散步条件的树林会如此不容于环境专业工作者,这并不是沙子啊,这并不会有损大院的景观啊。何况本来这块乐土是可以给那些经常出入环科院眼里只以西欧公园里的整齐刻板为美的真假洋鬼子好好上一课的:看看,中国的整体环境质量虽然有待提高,可我们有无与伦比的生物多样性,而西欧国家的人工林,中看不中用。要看真正的好环境,还得看中国。

  可惜这话无处去说,而且即便有机会说出来,大多数国人估计还得跟我唱反调:那只是你自我感觉良好的环境!毕竟多数人才刚刚从毛泽东时代以浓烟蔽日的烟囱林为美转变到江泽民时代的“再造秀美山川”,面对欧美国家已经再造好的秀美山川,不羡慕才怪!连全国最顶级的环境专业工作者济济一堂的环科院也让自家的“伊甸园”失乐园,说明这个问题必须拿出来讨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环境?

  一、点上的视觉的好只是妆容

  每个人对好环境都有自己的看法。好看?好住?这都是标准,但都只是“偏”,要“全”的话,说来话长。远的不说,不妨先来评价两个一般人认为的好环境的国内代表吧:

  虽说我国现阶段面上的环境形势严峻,但大家公认的拥有好环境的城市其实还有几个,例如大连、深圳等。应该说,它们的确在城市面貌上接近了发达国家,并且在“厂出绿进”等城市绿色经营上走在了前面,但它们的环境算得上真好吗?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除非身边发生严重的环境公害事件,城市居民通常只关心城市环境的视觉感受,如天空是否湛蓝、路面是否清洁、草坪是否广阔等。从这些感受中,深圳、大连的环境堪称模范。

  然而仔细分析深圳的环境质量数据,这个结论就有点问题了:尽管地处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却有着一条水质劣于Ⅴ类的常年黑臭的深圳河,城市地下水污染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尽管一年四季惠风和畅,氮氧化物污染却在南方城市中位居前列,已显示出典型的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尽管深圳人深为自己的财富和环境骄傲,但明眼人看深圳,感觉就像其财富的获得只是政策之惠,目前这样在全国略微领先的环境也并非环保工作做得好,而只是受惠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何况深圳目前的环保还只是部分考虑了城市内的人居环境,而特区周边的海域频发赤潮,常常连小梅沙海滨浴场都不得不关闭。

  大连的情况也相仿。这儿有几个数字可以和大家交流:大连的环境则是以大出名的:大广场、大草坪、大搬迁、大树进城等等。应该说,这些“大”的确揉绿了人的眼睛,但还有一个大不得不提——大连湾排污,因为这是难得的认识大范围环境好坏的机会:渤海沿岸是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的环渤海经济圈,经济腾飞势不可挡,同样挡不住的还有大量涌入渤海的污染物。在中国四大海区中面积最小的渤海,接纳了全国沿海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47.74%。这其中仅大连湾沿岸就有70多处排污口,几近全国总量的1/3,大连全市90%的排污量就这样毫无顾忌地冲入大连湾,大连湾竟淤积着平均厚度达5.6米的污泥。大连湾这样的大陆架是远比绿地更重要的环境,但因为在城市人视线以外,就被当成了下水道和垃圾场。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大连市内的多数绿地都是非天然的,需要人工维持的,基本没有动物栖身的。这种绿地与环科院改造出的绿地神似,也许都是领导喜欢的或者领导认为群众喜欢的。

  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百姓的环境印象容易被目力所及限制,被生活印象扭曲。视觉里的城市好环境可能是片面的,而且这种点上的好很可能以国家面上的不好为代价:城市是寄生在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上的人工系统,城市里环境绿地(如草坪)的建设就易于一绿障目遮百丑。在好环境只能以人工修饰的齐整的绿色来表达时,这种绿色只能被称为园林,再美也是表面的和片面的,需要天天维护的,可以说是一种妆容而已。

  对我国这样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且人口过剩、资源短缺的国家来说,环境好不好更应该看面上的生态治理情况、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状况以及人口密集地区水和大气的质量,因为这些才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健康。

  因为2004年的淮河大污染和淮河岸边数十个“癌症村”的曝光,在这种对比中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所谓环境好的大城市都是富裕之地,他们有钱靠种草来堆砌一个美观的环境妆容,而像淮河流域那样上千万人因为水污染喝不上干净水的地方却处于温饱压过环保的阶段,仍然要先污染后治理饮鸩止渴。

  是要点上的大城市涂脂抹粉的环境,还是要面上的几千万人安居之地“过得去”的环境?少数几个富人的化妆钱是否应该成为多数穷人的喝水钱?

  二、污染是可以治理的,生态破坏则追悔莫及

  我国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后,人口密集地区的污染治理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像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这种不一定成果显赫但事关大多数百姓疾苦的环境整治终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说明国家的好环境标准更加务实。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状况仍然被被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多数决策人忽视,因为这些地方常被称为深山老林,好像离大多数人的生活很远。但作为中国人应该自豪的是,只有在这个方面,中国还有能在世界领先的好环境。可以举西德和东德的环境好坏对比来说明这一点。

  需要先提一下描述发达国家污染治理状况中常被提到的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会先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在拐点以后,反而会出现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要注意的是,这儿的环境质量指的是通过污染治理可以改善的人居环境:如河流水质、大气质量等。这条曲线只能说明能够通过污染治理复原的环境是有后悔药可吃的,污染治理相对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什么呢?生物多样性。常常会出现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很好而生物多样性匮乏的情况,例如西德。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西德和东德。西德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不计环境代价追求经济指标的情况。1970年代后,德国在环境保护上幡然悔悟,制定了全世界最严的环保标准,采取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污染治理措施,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东德则工业化进程滞后,并且在污染治理上由于制度、法律、经济等诸多因素远远落后于西德。到两德合并前,西德的城市是人居环境优美的天堂,东德的城市却很像中国的城市——一样的脏乱差。

  然而,欠发达的东德与发达的西德之间在进行环境比较时却并非一无是处,东德的欠发达、欠现代化,使大部分的自然环境保留了原生状态。结果,在德国被视为送子观音吉祥鸟的白鹳(两德统一后被确定为国鸟),有二千五百对落户在东德,西德仅有一百对;深为欧洲人赏识的白尾海雕则有200对在东德,西德不到10对。这些鸟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态系统指征动物,当然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大环境是否好、生态资源储备是否丰富,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带偏见、不受文化影响的唯物主义者——鸟,目光可能更准,更能代表自然界。

  东德和西德自然环境的对比,说明德国的技术领先、代价巨大的污染治理都未能恢复生机勃勃的生态,而只是造出了让我们这样的刚刚发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样重要的小康国家国民认为的优美环境。必须认识到,天蓝水碧绿油油的城市在现代工业的支撑下是舒适的,但却往往不能满足维护一个有活力的生态系统的需要。要保持一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必需在原生性生态系统、农林牧业用地、工厂、城镇建设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和合理的布局。如果人工化过度,会造成生态过程难以正常进行,以致土壤侵独、水源缺乏,氮素等营养元素循环能力降低,区域气候激烈变化,从而导致区域的生态安全性下降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而物种灭绝是永恒的,生态破坏是追悔莫及的!

  与环科院改造后的环境一样,西德的环境已经全部人工化了。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西德遍及全境的优美的人居环境更像养殖场——他们都是针对某一种动物被强加的所谓最适需要而强化发展起来的,所以难有物种大家庭共有的活力。这种对比还可以悟来一个标准:如果是普通人看来最适合的人居环境,多半不是老天爷的手笔,也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伊甸园。这样的环境,作为城镇的色调是可以的,但一个国家的风景如果都是这样的底色,这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战略资源储备上就等于交了白卷。

  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环境因素。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使国人对这方面的好已渐渐有了认识。仍然认为日本环境都比中国好的人,应该想一想为什么日本人不惜工本帮我们治理沙尘暴?仍然认为美国环境都比中国好的人,应该想一想为什么美国人不远万里到云南掠夺我们的红豆杉?仍然认为德国环境都比中国好的人,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德国人低三下四求我们共同开发杂交水稻新品种?

  三、怎么才能获得全面的好环境

  总之,在好环境的好上,评价标准有人居生活的标准,生物多样性的标准,国家生态安全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各种不同的好环境在一个国家也应该按比例各得其所。所以,一个国家的环境规划应该按功能区来进行分类,不同的地方突出其功能需要的高标准,这样才能有万物互惠而生的好环境。也许当年环科院的领导就是眼里只有他想像中的领导的视觉标准,才会容不得那么一片本来既可以让动物养生同时也能发挥其生态功能让居民养生的树林。

  再具体到环境“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全局恶化”的中国,必须考虑的是环境好不好是一方面,在事已至此的情况下,环保好不好也是重要的标准。

  根据前面描述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一般规律,再考虑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力,只能采取“重点治理、优先保护”的策略。即一方面利用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劫富济贫”优先治理人口密集地区的污染;一方面改变生态建设和治理资金的投入顺序,优先投入像自然保护区这样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如果仍然继续“哪儿钱多,哪儿种草”和“哪儿破坏重,哪儿得钱多”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思路,恐怕不仅得不到德国的好环境,就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已经为数不多的家当都要败掉。就我的工作阅历来看,在这一点上统一认识并不容易,起码像环科院这种国家环保决策的智囊就得换一换思路:环境好不好,看鸟,不能看领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