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写真:港人与玉器之乡的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12:10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肇庆二月二十一日电 题:港人与玉器之乡的缘 作者黄耀辉焦亚丘 广东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但时至今日,当地赫赫有名的“光墟玉器市场”与香港商人的缘仍不为人知。 陈伟雄的祖籍为广东四会,一九九0年从香港回家乡四会。 据他说,当时四会的玉器市场没有天光墟,一些销售玉器的散户就在四会大酒店外的街上卖玉器。一次,他与当地工商局朋友聊天,谈及销售玉器散户时,他提议搞一个专门销售玉器的市场,把四会的玉器市场表面化、规范化。 四会的玉器加工历史悠久。抗日战争前当地就有人出外到广州、香港等地从事玉器、象牙、骨、木、核等雕刻手艺。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后,当地许多公社办起了玉器象牙等加工企业,从此,当地加工玉器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一九七一年四会工艺厂诞生。当时招收了三十名爱好工艺美术的青年作为首批学徒,购进一批先进的玉器加工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提高了玉器加工的工艺技术水平,不但能生产出玉器饰品中如玉镯、玉扣、玉珠、旦面、介子、杏心等,而且还能生产出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八十年代初,四会玉器加工的个体户初露苗头,当地部分玉器加工的个体户富了起来。一九八六年四会工艺厂解体转产,厂里的百多个技工,纷纷加入玉器行业的个体工商户行列,成为玉器加工户的大小老板,四会由一家玉器工艺厂发展到几百家玉器加工厂。 一九九五年,当地政府在城区规划中专门划出地方,建设了一千多米长共六百多家铺位的玉器街,成了非凡热闹的玉器专业街市,国内各地、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的以至世界各地的玉器客商也纷纷前来进行玉器交易。 四会采集外地销售,匆匆来匆匆走,天光墟便由此而生。每天凌晨五点,天光墟玉器市场,天还没亮,天光墟已是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玉器的铺位排成几条长达两三百米的“玉龙”,各式的玉器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荧荧的光。据行家称,天光墟每天早上成交额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 天光墟里,卖玉器的铺位大约有四百多摊档,多以经营尚未加工抛光的毛料玉器为主,玉器原料全部来自缅甸。许多从广州来的玉器经销商天还没亮就赶来这里拿货,回去进行加工售卖。 据了解,天光墟的大多数商贩是来自广州、河南、福建、上海、桂林,遍及国内各地。一些是来自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的玉器商,也成了玉器批发的集散地的常客。四会现在从事玉器加工、销售的人数达六万多人,每年加工玉璞达一千多吨,年产值近八亿元人民币。二00三年,四会被评为中国玉器之乡,为广东省接待旅游团体购物定点单位。 从二00二年起,陈伟雄投资二千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了玉器市场。市场里的摊位租金,每个每月只要一百块钱,档位也只需一百四十元人民币。 把租金定得这么低,陈老板解释说,家乡的玉器行业,还是家庭作坊,没有完全表面化、规范化。外面的人不知道四会是加工、销售玉器的地方。他称,把租金放低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市场进行买卖,使散户集中起来,做大四会的玉器市场。 陈伟雄说,他希望当地政府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玉器商、外来老板,不断提高四会玉器行业的知名度。 据介绍,陈伟雄还办起了四会成人中专珠宝玉石雕刻技术培训基地,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旅游与珠宝系代培学生,为家乡四会的玉器行业不断输送人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