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有力抓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6: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河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全省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活动———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由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创建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这一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有力抓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能否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农村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不少地方长期形成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制约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和迫切。针对这一现实,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立足于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致力于实现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全省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活动———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河北省创建文明村活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其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了使创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先期试点,明确提出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实现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总要求。同时,把创建工作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到2005年,把全省10%左右的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第二步,到2010年,再把2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第三步,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的目标。

  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在明确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定位和目标后,全省在市、县、乡三级普遍建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了以文明办、农工委为主,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办事机构。通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宣传橱窗、文艺演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着力把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讲清楚,把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讲清楚,把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扶持政策讲清楚,在群众中叫响“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口号,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坚持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创建规划,合理确定具体创建目标。按照省里出台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指导标准》,就“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院净化)建设、经济发展、班子建设、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12个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目标要求,并按照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示范型”、“普及型”、“过渡型”三个层次,对所有下辖行政村提出创建标准,使创建活动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搞“一刀切”,保证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创建规划经专家认定和村民民主讨论确定后,分步组织实施,防止“一窝蜂”现象的发生。

  “三化”起步,协调推进。各地坚持从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三化”建设入手,突出重点,急事先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搞好道路硬化,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问题。二是搞好村庄绿化,优化生态环境。三是搞好街院净化,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特别是把推广使用新型沼气、改水、改厨、改厕和建设养殖小区作为净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广泛宣传培训,积极布点示范。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树立和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努力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建立建管并重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文明生态村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建成一村、巩固一村,建成一项、巩固一项。

  广开渠道,多元投入。坚持以村集体和农民自建为主、政府和社会帮扶为辅,采用“村集体和农民投资投劳出一点,财政奖补结合拿一点,社会各界支持捐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摒弃等、靠、要思想,开动脑筋,拓宽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把奖补资金纳入年度支出预算,将农业、交通、林业、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资金捆绑起来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创建活动。

  尊重群众,尊重规律。农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体。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创建活动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而不强求,帮助而不包办,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强迫命令,创建活动的所有重要事项都由农民自主决定,所有资金使用、施工招投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尊重生态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平原、山区、沿海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制定不同的创建规划,突出特色;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人文历史背景,构筑山区与平原、沿海与内地、城镇与农村特色独具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格局。三是坚持依靠科学,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在创建之初,先由规划部门组织专家设计规划方案,并按方案组织施工;在绿化工作中,先由林业部门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绿化原则,并为各村绿化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在建造沼气池问题上,先由科技部门开展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使沼气池建设更加简便易行。

  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有益启示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使这一活动在燕赵大地迅速展开、深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硬化道路2.8万多公里,植树4696万多株,建沼气池18万多个、卫生厕所近10万个,建文化活动室1500多个、卫生室1200个、体育健身场所2300多个,在试点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河北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从实践看,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核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北省委、省政府正是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创建活动的意义的;正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入手,从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入手,来组织和开展创建活动的。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些问题,创建活动才真正贴近了农村广大群众,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有力抓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怎样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广大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着一个“路径选择”问题。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抓住了新形势下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顺应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内在要求,使农村工作有了能够操作、便于运作、对群众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抓手。实践表明,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不仅能极大地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第一,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群众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的理论、正确的决策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只有在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通过宣传、动员、引导、组织,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文明生态村建设才能真正扎根农村,具有旺盛生命力。

  第二,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须突出文明这个核心。从改善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符合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顺应了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这是它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明显效果的重要原因。但是,文明生态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修路种花、改善环境上,而应着眼于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推动整个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产、生活、生态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文明是其中的核心。因此,在创建活动中必须彰显一个主题: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三,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须探索建立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及组织、管理、考评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使创建活动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停滞,不因领导人的偏好或注意力的转移而改变。为此,应当通过探索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等,使创建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事项,还应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好政府推动、群众参与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运作、社会协同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创建活动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政策保障等方面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执笔:郭金平张建军王金华孟昭安)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3日 第九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