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华年轻教师猝死 理想与现实错轨不堪身心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9:34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新京报》报道1月22日晚,36岁的焦连伟突然发病,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这位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博士毕业后留校已近6年。医生诊断的死因结果是:突发性心脏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此前,焦连伟从未表现出任何心脏病症。亲属及同事认为,这或许与他长期被忽略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压力过大有关。4天后的1月26日中午,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肺腺癌不治去世。医生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仅使他错过了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机,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此事引起了众多师生的讨论,大家一致呼吁有关方面应更多关注年轻教师的生存环境。

  一位清华讲师的生存现实

  1月29日11时,八宝山兰厅。焦连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这一天,正是他36岁生日。直到焦连伟死,前来吊唁的同学和朋友才发现,这位已博士毕业6年的清华教师,居住之所竟是如此简陋。焦家位于清华大学西南校区某老式公寓内。40多平方米的房子呈长方形,自外门入内,可见三道开敞式门框将房间分成厕所、客厅、厨房、卧室四部分。其中客厅还加有一张弹簧床,供偶尔来住的母亲使用,简直是“家徒四壁”。36年前,焦连伟出生于河南杞县一个农村家庭,其年迈的母亲至今仍居住在农村。1987年9月,焦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5月留校在电机系任教至今。任教以来,他的收入由工资、津贴、奖金三部分组成。前两项相当有限,奖金主要来自于科研经费。按清华的内部规定,科研经费的10%用于教师发奖。在过去近6年时间里,他共参与了12个项目的研究,由于在时间上分布并不固定,所以收入也不稳定。妻子王玮系其同乡,自郑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后,随丈夫北上发展,目前在一私企工作,年收入不足3万,而且常常闲在家里。

  现实压力催变达观教师

  尽管经济不算宽裕,但在博士毕业之初,焦连伟的心境相对达观。在电机系,焦连伟的专业水平及为人处事均被周围人评价为“不错”。2001年至2002年间,焦连伟两度被公派至香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他作为公派博士后赴加拿大McGill大学电机工程系从事科研工作。但这种达观自2004年7月起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那时他刚从加拿大回来。妻子最先感觉到的变化是———他胖了。焦的解释是,在加拿大的科研环境舒畅,生活节奏也很宽松。但回来不到半年时间,人立即瘦了下来,而且再也胖不起来了。更大的变化来自于心理,王玮最深的感觉是,自回国后丈夫总是“心事重重”,而且特喜欢独处。学生们也发现,焦老师“更不爱说话了,脸上朝气也少了”。一些同事猜测,焦连伟的变化可能缘于在国外所见所闻与国内现实的反差。电机系的孙宏斌与焦连伟是同学,孙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样要远远领先于焦连伟。焦的多名同学毕业后也在不同岗位表现出色。焦身边的人事后推测,这些对他都或多或少存在刺激。2004年9月,电机系新一轮职称评定拉开序幕。刚刚回国的焦连伟第一次提出了参评副教授职称的申请。当时电机系共有10余人竞争三个副教授名额。据2004年12月公布的结果,焦排第四名,被淘汰。

  一位“重量级学者”的病逝

  与焦连伟的情况相似,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也是在正当壮年时不幸病逝。今年46岁的高文焕,被视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重量级学者。2004年春节,高文焕上岳母家拜年。细心的岳母察觉他身体异常,便当面问起。他称可能患上糖尿病,但这并未引起家人包括他自己的重视。同年4月,高被确诊为肺腺癌,而且已是晚期。在医院治疗9个月后,高文焕去世。为其诊断的医生表示: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没能挽回他正当壮年的生命。“他总是太忙了。”妻子陆静华说,高文焕经常凌晨三四时才回家睡觉。高所在工程物理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故他身兼本系教授、“粒子技术和辐射成像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同方威视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等多个职务。而熟悉高文焕的人如此描述其状态: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他所在研究所为照顾科研人员身体,规定晚12时前办公室必须熄灯。但如果没有人催,高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他们太累太焦虑”

  “房子,孩子的教育,经费,职称,真的会把人压得喘不上气来。”工程物理系一位教师说。以焦连伟为例,在过去6年时间里,焦一共参与了12个科研项目。先后参与指导研究生13人,本科生2人,同时还负责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妻子王玮介绍,焦5年多来从未有超过两天的假期。由此形成的一种现象是,40岁之前努力升至教授,而身处教授之位后,还得拼了命地搞研究。医学专家认为,这些年轻教师遭遇两个转型: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重视并克服这些问题,他们随时可能累倒。“他们是累倒的一代,太累太焦虑了。”一职业病专家说。

  绝非个案的“过劳死”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类似焦连伟、高文焕这样英年早逝的事件绝非个例。1月5日凌晨4时许,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气,5分钟以后与世长辞。击倒这个32岁年轻人的,是过度的劳累和生活压力,以及他内心郁积着的难以言表的焦虑。2004年10月20日,我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英年早逝,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