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三拍”现象及变异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21:56 人民网 |
网友:邵万贤 新年伊始,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着重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措施。这些对策措施几乎涵盖了政府权力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政府部门之所以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可谓号准了脉搏,闻之无不令人振奋。当然,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艰巨性所在。笔者先就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问题作一探讨。 诚然,要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然而即便如此,是否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往那种政府或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在决策时,凭热情拍胸脯、凭主观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的所谓“三拍”现象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眼下这种“三拍”现象又有了新的花样。 比如说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现实当中十分突出的现象是,有些领导已把“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当幌子,有的甚至断章取义,行“个别酝酿”之实,打“民主集中”之名。有的主要领导无非是把“个别酝酿”时就已定板了的决策,再拿到班子会上去走走形式而已。所以时下有些集体决策会,实际上成了某些主要领导的决策通报会。班子成员中即便有什么反对意见,也难以撼动主要领导“个别酝酿”时定下的调子。久而久之,有些班子成员也就三缄其口,等着听取主要领导的“决策通报”了。而这种名义上的“集体研究决定”一旦出了问题,则往往成了谁也不负责的代名词。这不就是“三拍”现象的翻版么? 再比如专家咨询和评估问题。据笔者所知,对于这个问题,越是基层越走形式。目前,县(市)一级的重大决策中,请专家咨询和评估的多半是有关五年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等问题。这类咨询和评估的意见能被采纳多少姑且不论,单是这类规划的不断调整和修编,到最后究竟还有多少是专家的意见亦未可知。所以某省社科院一位专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专家不无调侃地说:“地方政府郑重其事的请我们去做规划,到头来还不是长官意志,少数人说了算。这样的咨询还不如不去的好,省得对不起当地的老百姓!” 又比如决策听证制度。这项制度甫一推出时,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某报即以《听证声中看政风》为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听证会或因参加听证的代表不具广泛性,或事先就已定好了调子,或干脆以决策者的意志为意志而流于形式。事实上这样的听证会比暗箱操作好不了多少。去年林林总总的各类听证会,除了北京故宫等的门票价格调整,最后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以外,其他地方很少听说有这么做的。难怪百姓中流传着所谓“‘听证会’就是‘听涨会’”的说法。这当是对某些地方“价格听证会”的绝妙讽刺。 反腐倡廉工作固然有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但究其实质,对于掌握着政府决策权力的一方来说,关键还是“官本位”意识的长期存在和民主集中制在实际执行中走样、变味。那种“权大压死人”的状况不改变,“众人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因此要有效遏制政府部门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决策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能否管住、管好,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治“官”和治权的问题,别无他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