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夏中卫:明长城遗址保护难在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6: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宁夏中卫:明长城遗址保护难在哪(图)
中卫市在损毁明长城的地方重新立上标志牌。

  杜峻晓摄

  本报记者 杜峻晓

  明长城遗址被损毁70米

  遗址保护再度引起关注

  2月21日,记者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副市长王俭来到一个月前被损毁的明长城遗址采访,那一段被挖成长70米、宽30米、高10米深坑的明代长城遗址张开赫然大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痛苦……

  今年1月25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博物馆接到该馆聘请的遗址群众监管员的举报电话,称东园镇新兴村北部四方墩北侧的一段明长城,被一工程队在修建乡村公路时挖土损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损毁情况后,向公安局报了案。

  中卫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副局长张赞军告诉记者,接到报案后,东园镇派出所干警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到现场,迅速制止了在明长城遗址及保护区内取土的违法活动,并就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调查取证,目前已将主要涉案人员何某等4人刑事拘留。

  据调查,被损毁的长城遗址在当地被称为“四方墩”,呈东西延伸,长城宽5米、高3米,城墙底为黄土夯筑。被毁长城遗址被挖成长70米、宽30米、高10米的深坑,已无法修复。城区分局给中卫市委的报告中说,2005年1月21日至24日,中卫市迎水桥镇孟家湾村何太全施工队的实际负责人何太精等人驾驶装载机2台及22辆工程运输车进入“四方墩”明长城遗址附近挖取夹砂石,连续三晚挖取长城遗址附近土方6000立方米,造成国家珍贵文物被损毁,且无法修复的严重后果。

  被刑拘的4位农民觉得非常冤枉,说他们在挖土时,根本不知道挖的是明长城遗址,如果知道,就是借他们两个胆他们都不敢。而文物管理部门的干部却不认同这一说法,他们认为,在开挖地上方的不远处,就是明长城遗址的烽火台,只要稍加判断,就应该知道此处属明长城遗址,是应当受到保护的。

  因明长城遗址被损毁而被停职检查的原中卫县博物馆馆长麦振江,在损毁明长城遗址案件发生后,始终未停止过反省与检讨。他告诉记者,可以总结的地方很多。

  有限的经费有限的人手

  承载不起160公里遗址保护

  明长城遗址于1988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卫境内的明长城到底有多长?明长城在中卫共有南长城和北长城两段。南长城位于黄河之南,长约70公里。这段长城利用黄河之阻,山势之险,凡在山势陡峻之处劈山削石,形成峭壁;山沟峡谷跨越处,用山石垒砌;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山冈,则就地取材,用黄土夯墙。南长城筑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修筑于明成化年间的北长城,长约90公里,大部分为黄土和黄沙夯筑,个别为砾石、白灰、黄土混合夯筑。

  要将长达160公里的明长城遗址保护得完好无损,对中卫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中卫县文物管理部门对明长城遗址的管护办法是,每季度定期全面巡视检查一次,重点地段每月巡查1至2次,个别重点监护地段根据情况每周巡查一次。文物管理部门建立了“文物点巡查情况”登记制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据麦振江介绍,他们的人手虽然紧张,但对明长城的保护巡查却丝毫没有放松,每次巡查都要抽出3个人一起参加。夏天时,他们骑摩托车,冬天就坐在工具车里巡查。因为人太少,管不过来,博物馆又在重点地段聘请了10名农民监管员,协助博物馆搞好明长城的保护与管理。

  与记者接触的农民监管员说,在他们10人中,博物馆给的最高报酬为每年80元,最低的才50元。这点钱能做什么?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当作一种责任,就是不给钱也得干!麦振江则苦笑说,博物馆的经费太紧张,那点钱也就是让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打个电话通知一声。

  风沙侵袭沙土掩埋

  陡增遗址保护难度

  虽然中卫市在保护明长城遗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用通告的方式下达了多项硬性措施。如规定,在长城两侧各50米的保护范围内,严禁开荒、造林、修路、通渠、建房、开挖鱼池、爆破、钻探、挖掘或搞其它建设工程,并明确提出对私自挖掘长城墙土、毁坏墙体、墩台、烽燧、亭堠、城堡及保护标志碑者,擅自占用长城保护范围者,将依法处理。

  但规定归规定,要把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并非那么容易。中卫境内的明长城遗址长达160多公里,文物管理部门所能做到的只是定期巡查或立标志碑、加强宣传教育这些方面的事。至于当地的一些群众在长城遗址周围挖沙挖土,有时发现了得以制止,有时候就发现不了,给保护工作带来难度。更让文物管理部门感到为难的是,随着日月流逝,风沙侵袭,不少明长城遗址已被沙土掩埋,有些地段,文物管理部门人员要经过仔细辨认,才能弄清楚是不是明长城遗址。中卫境内的文物古迹很多,诸如高庙、鼓楼、岩画等都需要维修、保护,但财政所能给文物保护提供的资金少而又少,摊到保护明长城遗址上,能用上的经费就更少了。中卫文物管理部门曾提出把长城遗址保护经费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希望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增加对文物保护管理、维修的经费投入,但均无下文。也有人提出,与其将明长城遗址不分重点地全面保护,让其在风雨侵袭下自生自灭,不如有重点地维修和保护现在仍然外形完好的部分,供旅游者参观,实现古长城保护的良性循环,但也未得到回音。

  记者在明长城遗址采访时,看到若干年前修建的长城已与当地的沙土融为一体,形成一道丘陵,若不是文物管理人员指点,岂敢相信脚下就是明代修建的曾宏伟一时的长城。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4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