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自苗山深处的教育报告续:爱心如潮涌向贫困孩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7:49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今报记者罗素玲本报《来自苗山深处的教育报告》系列报道刊出之后,连日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许多热心读者感慨万千,不敢相信21世纪的今天,还有像瑶龙、纳里那样贫困的乡村,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贫困连9年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对贫困山区如此严峻的教育现状,一些教育界人士更是表达了复杂的忧心。报道刊出后,不少爱心人士积极行动,慷慨解囊,伸出温暖的双手扶助这些贫困儿童。近日,记者带上一批热心人士,带着他们对苗山贫困儿童一片拳拳关爱,再次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走进苗山深处,不仅看到了苗乡贫困孩童的灿烂笑脸,也带回了山民们对爱心人士的无限感激。

  龙志军有书读了

  昨日上午,是融水县拱洞乡瑶龙小学春季开学注册的第一天。下午3时,校长龙力义打电话告诉记者:“龙志军有书读了,瑶龙小学的200多名学生都有书读了,请转告那些帮助我们的好心人,谢谢他们了!”龙校长说,这也是近年来全村最高兴的一件事:以前每到开学注册,都有许多贫困孩子因无钱交学杂费而徘徊在校园外。今报《来自苗山深处的教育报告》的系列报道刊出后,立即引来诸多好心人,龙志军等全校30名最贫困的学生,目前已得到捐助,不再为这个学期的学杂费发愁,全校的师生都为之高兴。与瑶龙小学师生一样激动的,还有今报记者。2月17日,系列报道的首篇——《苗童龙志军的飞雪冬天》刊出之后,许多热心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来帮助龙志军!”柳州的莫先生,尽管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同样争着要帮助龙志军。他说:“我真不知道现在的山区农村还有这样的贫困儿童。”他说看了报道之后,一直心情不好,总想为龙志军这样的孩子做点什么。18日,记者带着热心读者的一片好意和捐款,再次走进瑶龙村,走进了龙志军的家。下午1时,龙志军和他的同学闻知记者要进村,早早地就站在路口等待。他虽然仍是一身单薄破旧的衣服,但脸上多了许多笑容。当他得知自己不用再为春季开学的学杂费担心时,由衷地说了一声:“谢谢了。”龙志军的父亲和姐姐听说记者再次到来,也高兴地走出家门来迎接。龙志军的姐姐从未上过学,今年15岁。从去年开始,她就跟随村里人去广东打工,在一家鞋厂工作。公司虽说是按件计酬,可每月给到她手上的工钱只有100元。她将这些钱尽最大努力积攒着,打了一年的工,也只攒下400元现金。这是她第一次给家里挣回这么多钱,她用自己挣的钱为龙志军买了一床薄薄的被子。当她得知许多好心人要捐助弟弟时,非常开心地说:“我们再也不用为弟弟上学发愁了!”

  爱心奉献不分贫富

  2月18日,记者陪同首批捐资助学的热心人士走进融水、走进大苗山。他们当中有来自桂林的爱心代表,也有直接带着捐款走进苗家的柳州企业人士和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连日来,表示捐资助学、为山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仍然接连不断。桂林的罗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也是一位打工者。大学毕业后,像许多普通农村青年一样,背着行囊四处寻找工作。8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在获悉龙志军的困境后,让记者转告龙志军:安心读书,千万不要半途辍学,他将一直关注和帮助他。柳州爱心人士蒙女士亲自带着现金到融水,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专程到瑶龙小学去看望贫困儿童。当她看到孩子们大冷天还穿着单衣单裤,脚上连双袜子也没有,立即将身上所带的1000多元现金全部拿了出来,请校长为她挑选那些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千万别让他们因此失学,否则他们的未来,又有可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贫穷。”她一个人就捐助了18名贫困生。家住北雀路的孙女士17日看了报道后,立即打电话给记者:“你留两个贫困儿童的名额给我,我和我的女儿一人捐一个,一定让他们读完初中。”昨日上午,她亲自将300元捐款送到今报柳州记者站,深情地对记者说:140元就能让一个初中生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节约一点,就可以让一个贫困生实现读书的梦想(初中每生每学期学杂费140元;小学生85元),是非常值得的。柳州市二空医院的院长孔凡丹、医师覃美容闻讯之后,也激动地对记者说:“帮我们挑两个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吧。”她们说,那些成绩不理想、长得不漂亮的孩子,更需要他人的帮助。而柳州市公安局防暴大队的干警们,则想用他们集体的爱心,捐助一个班的贫困生……受助的学生和家长,不知道如何感激这些热心人士,后来大家商量:用苗乡新年里最亲切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给每位捐助者4个或6个糯米糍粑牎当记者替那些热心人士收下那一串串糯米糍粑时,手里是沉甸甸的,心里却是暖乎乎的。

  “捐款来得太及时了!”

  18日下午,记者到达瑶龙小学时,龙义力校长十分感激地说:“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再晚几天,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去打工。”龙校长的话立即得到证实。一个叫龙艳飞的小学二年级女生告诉记者,她的妈妈在今年刚放寒假时,就已告诉她和姐姐:“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别再去上学。”18日上午,她的母亲又在催促。要不是捐款送到,她们19日上午就去广东了。龙艳飞今年11岁,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非常可爱。她也是一个十分懂事的女孩,她说自己还是小学生,辍学不算可惜。但姐姐已上初中,很快就要中考了,她更想让姐姐读书、上大学。龙艳飞的姐姐也一样深爱着妹妹,她背着妹妹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我已小学毕业,懂的知识多些,让妹妹再读几年书吧!”“不少学生都外出打工了。”瑶龙村一位姓潘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生存环境太差了,几乎没有经济作物,家家户户都将脱贫的希望寄托在打工上。春节后村里已外出打工的15岁以下儿童,至少已有10名。“如果你们今天不送来这一笔捐款,可能还会增加。”瑶龙小学的龙义力校长说,他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学生辍学,老师们也想尽了办法,比如让学生缓交学杂费、用微薄的工资为他们垫付,但都难以保证他们留在学校继续读书。“小学生每人每学期只需要85元学杂费,可很多人家都拿不出。”龙校长为难地说,这不是村民不努力,也不是家长不想让孩子读书,而是生存条件太恶劣了。村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孩子通过读书走出贫穷,走出山村,走出一条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路来。

  现实不容回避

  连日来,许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向记者咨询:“现在真的还有像龙志军家、像瑶龙村那样的贫困人家和山寨吗?”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一位姓马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来宾市象州人,看到今报刊出《来自苗山深处的教育报告》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时,以为龙志军是一个小说性质的人物,根本不敢相信。但接着看了后面的报道,才相信如此贫困的山区儿童就在自己的身边:“他们的现状太值得同情、太需要改变了。”一位从湖南邵阳来柳州工作的刘先生感慨地对记者说:“感谢今报如实反映出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真实一面,这些问题亟需全社会正视。”他说他原来学的是师范专业,也曾在家乡的农村做过一年的中学教师,有过像龙有生老师那样的经历和困惑。但他明白仅靠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现状时,不得不放弃了当老师的选择,做了一名打工者。之后,他经常将自己的经历和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讲给同学朋友听,可很多人都以为他在编故事。“这太悲哀了,因为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好的一面,许多现实的东西被掩盖了。如果继续掩盖下去,势必越滑越深,受害的人将更多、更广。”而柳州市一所中学的负责人给记者发来短信说:“我一直在读这组报道,它反映出了我所熟悉的农村教育现状。每读一篇,就像又回到了农村、回到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岗位。但愿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直面农村教育现状。”“很多人都想将农村教育现状摆出来,可压力太大。”融水一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说,今报的这组报道将近年来融水教育遇到的许多问题端上了台面,讲出了许多教育人士想讲但又不敢讲的心里话。在今年春节前夕,融水有关部门就召开了一个关于如何向上级汇报教育工作的会议:是如实呈报?还是挑好的说?他说近年来,特别是划归柳州市之后,市财政每年都投入了不少资金扶持融水教育。可这对于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教育困境,也只是杯水车薪。讨论最后在两种意见中徘徊:一种是坚持如实反映,以引起社会各界重视,促进制订新的农村教育政策,彻底改变农村教育落后贫穷现状;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贫困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是西部地区的普遍现象,不足为奇……“我们企盼更多、更好、更合理的教育政策出台。”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先生说,只有出台合理的政策,且保证政策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农村人口、贫困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作者:罗素玲

  (来源:新桂网-南国今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