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8:37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宁海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以“五大网络”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公共服务

  ———访宁海县委书记林静国

  “实施‘解难创优’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顺民意、暖民心的惠民之举,帮民之策。从宁海县实际出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实施就业网、保障网、路网、水网、垃圾处理网‘五大网络’建设作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公共服务,解决民生大计。”宁海县委书记林静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宁海县坚持统筹兼顾,使社会经济走上了协调发展之路,工农业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生态建设欣欣向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社会公共产品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

  林静国说,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优化公共服务这一重点,注重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落脚点。为此,县委、县政府不久前出台政策,决定实施以“建五网、解五难、创五优”为主要内容的“解难创优”民生工程,就是通过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就业难、保障难、用水难、行路难和保洁难问题,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使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新的一年,将着力完成包括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畜禽污染治理、改建通村公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区四周山体改造等在内的11项实事工程。

  林静国说,“解难创优”体现的是政府的一种执政理念和执政道德。要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为民谋利,为民造福。要坚持尊重民意,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的意愿出发作决策、议政策、下措施,善于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更好地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要寻求建立联动机制。惠及群众的事,要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如政、企、民联动发展工业经济,政府、社会、群众合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坚持实事实办,注重实效,对确定的每一项实事,抓好深化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力争抓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经常性投入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源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实事项目建设,实现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长期化、经常化、制度化。同时要严格“建五网、解五难,创五优”工作的考评,把它纳入对各级干部政绩考核、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考核和人大对部门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城乡一体的“水网”

  解决“用水难”

  背景:重点水利工程西溪水库已完成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力洋水库加高扩容主体工程、第二水厂二期工程、临港水厂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水网建设进展明显。

  目标:建立城乡水业给、供、排一条龙建设管理运营体系,逐步实现全县城乡水务工作一体化。

  突破点:(一)有序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建设好西溪水库、力洋水库加高扩容、车岙港水库除险加固扩容工程。加快供水工程建设,2005年重点完成县水厂二期工程续建,启动力洋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临港水厂一期工程,2007年年底前建成西店水厂、黄坛水厂、长街水厂等区域性上规模水厂。(二)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到2007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加快饮水困难镇乡(街道)的水改步伐,增加水改投入,加大水改补助力度。(三)加快城乡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高城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切实解决雨污合流、汛期污水倒灌以及积水等问题。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保证优质生活用水供应。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宁海最后一个山村通上了电话。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移民新村。

  建设城乡一体的“路网”

  解决“行路难”

  背景:“二纵三横”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达1220公里,路面硬化率达到46%,公路通村率达88%。基本形成县内“半小时交通圈”。

  目标:加快主骨架网络建设及城区主要道路改建。与农村公路相配套,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港湾式停靠站点,使农村群众出行方便有序。

  突破点:(一)完善经营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二)改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程序,建立项目储备库。(三)加强停车场站建设和停车管理。(四)分步实施县道以上沥表路面大中修工程项目,2007年前完成县道以上砂石路面硬化工程,路面硬化率达100%。(五)加快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到2007年,完成61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解决122个行政村通公路和188个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问题,行政村通公路率和路面硬化率达100%。从2006年开始,按照农村公路网络化的要求,结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

  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网”

  解决“保洁难”

  背景:白峤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备土建工程3月份完工,工业垃圾集中焚烧场去年年底动工建设。全县各行政村基本配备专职保洁员。

  目标:按照“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管理运行模式,对城乡垃圾实行集中填埋处理,即实行村负责垃圾集中收集、镇乡(街道)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县负责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的三级联动机制。

  突破点:(一)2005年年底前完成重点镇乡、重点区域垃圾中转站建设,每个村建设1个垃圾简易暂放点,2007年年底前完成镇乡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垃圾统一清运机构,完善县、镇乡(街道)、村三级环卫监督考核体系,推进全县垃圾集中处理。(二)做好白峤岭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选好城北备用垃圾填埋场场址,建好白峤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和工业垃圾集中焚烧场,完成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提高垃圾集中处理水平。

  建五网解五忧

  构筑城乡一体的“就业网”

  缓解“就业难”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社区居民正接受就业指导。

  背景:三个中心镇和力洋劳动力分市场已建成开业;投入500多万元,对近4000余名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帮扶工程,投入300万元对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开展培训。

  目标: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求职和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再就业援助制度。

  突破点:(一)加强县劳动力中心市场建设,完善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职能。(二)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进行统一口径、分类登记,实行动态管理。(三)加快形成以县培训中心为龙头,职业中学、技工学校、镇乡(街道)成人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培训机构为主体,社会办学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大就业培训扶持力度,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和被培训人员就业率。将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的青少年纳入培训范围,根据自愿原则,对他们实施一年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县所得部分中提取1%的资金,重点用于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每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四)建立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推行公益性岗位集中管理,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向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下山移民、低保人员、伤残军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出。逐年增加小额贴息贷款担保资金,加大自主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完善城乡一体的“保障网”

  缓解“保障难”
宁海织就五大民生工程网络(组图)
农民享受免费体检。

  背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到88%以上。积极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目前已有11个村1100多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投资600万元,改扩建镇乡敬老院9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到750人。全县列入低保人数1.54万多人。

  目标: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依法扩大社保覆盖面,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突破点:(一)实施《宁海县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使全县范围内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35周岁以上的被征地人员逐年纳入保障范围,每年新增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人数2000人。(二)同步推进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三年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万人,并研究解决下岗职工失保脱保问题。(三)适当降低报销门槛,合理提高报销比例,逐步扩大参保人员的受益面。开展对参保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力争全县每年都有80%以上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进一步加大对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投入,加快镇乡(街道)敬老院建设。力争到2007年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到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五)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扩大低保面,稳步提高低保水平,逐步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建立健全低保体系和帮扶救助组织网络。

  创五优

  优化就学环境

  目标:全面实施《宁海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发展规划》,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高中教育向城区集聚,不断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举措一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状况。

  举措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段升学率,至2007年达95%以上。

  举措三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和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美容美发店、网吧、电子游戏厅、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整顿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举措四切实解决困难家庭与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逐步将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纳入公办教育体系。

  优化就医环境

  目标:加快卫生公共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建立覆盖全县的医疗服务三级网络,每个镇乡建立一家公立医疗机构。

  举措一加快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大卫生院危房改造力度。到2007年,全县每千人医生数达1.5人,每千人床位数达1.8张以上。

  举措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80%以上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举措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设立卫生科技进步奖,全面提高卫生科研教育水平。

  举措四实施特困人员医疗救助。设立县医疗救助基金。对确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困人员实行医疗救助,解决特困人员的就医难问题。

  优化服务环境

  目标:积极推进政府机关导入ISO9000管理体系,推进学校、医院以及水、气、电、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构建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办事服务平台。

  举措一深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网上预审,探索网上审批,进一步提高审批速度和质量。推行行政审批信息实时公开,增强政府行政审批的透明度。

  举措二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充分挖掘和整合改造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81890服务平台。建立以110为龙头的城市应急中心,完善110社会联动机制。

  举措三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增加社区商业、饮食、文化等服务网点数量,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优化人居环境

  目标: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三年内城区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

  举措一积极推进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

  举措二加快商业网点建设。

  举措三在全县重点部位、金融网点、企业、居民住宅安装区域联网报警系统,在住宅小区推广电控防盗门等技防设施,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动态防控网络。

  举措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生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举措五加大农村人口转移力度。推进贫困村、深山村、高山村、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口转移。到2007年年底完成下山移民5000多户,转移农村人口2万人。

  优化人文环境

  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县城。

  举措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社区、村镇文化设施建设,建好图书馆,修建社区阅报亭。

  举措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禁入措施。积极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举措三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抓紧提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系统实施方案,争取2007年底前在城区实施。

  本版撰稿/摄影 孙吉晶 周武军 方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