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徽商故里“欧洲村”:逾半青壮年在西欧务工经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9: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黄山二月二十三日电 题:探访徽商故里的“欧洲村”

  中新社记者汪金生

  位于安徽歙县的古老村落槐塘每天都在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这自然得益于棠樾牌坊群古迹,但谁也不会想到,在徽商故里这座仅有千余人的小山村,竟有近四百人在欧洲务工经商,他们不仅学会了欧洲的简单用语,还引入了异国他乡的生活风情,使其成为名震江南的“欧洲村”。

  在徽州牌坊的朝霞斜晖照耀下,记者探访了这座古老而神秘的村落。槐塘村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村名很有来历。传说北宋时有个叫槐山的学子,进京考中了状元,为了纪念,特意在水塘边种下一棵槐树。后来,村里形成了传统,家里有人科考得意或者当上了大官就可种槐一棵,以示荣耀。历年积累,塘边槐树成林,绿荫笼罩,槐塘村因此而得名。

  槐塘是一个神奇的历史古村落,古井、古树、古塔、古牌坊、古民居错落有致,徽韵扑面。整座村庄九条古街巷通向村中一口大古塘,形成“九龙戏珠”造型,神韵天开,梦幻醉人。

  曾接受千年习俗洗礼的槐塘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换风气,融入了新的元素。大量的温州移民来到这里,槐塘因此又成了当地的“温州村”。改革开放后,槐塘人在务工经商的经济大潮中开始闯荡欧洲,以挣得外汇为荣。只要有一人在外立足,就会带动全家及亲朋好友。据介绍,目前,该村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均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等西欧各国务工经商,大部分从事餐饮、服装、皮革业,不少人已在异乡定居。因此,槐塘则成了皖南第一“华侨村”。

  槐塘人天生脉传着徽商吃苦创业的精神,与温州人结合后,又融入了敢拼敢闯的胆识,因此对他们来说天下没有走不通的路。他们在出国创业的艰难路途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据了解,最早去欧洲的胡克毓,他在伯父的介绍下,自一九七九年就到荷兰创业,尽管身有厨艺,但由于各种原因,只得在“后台”打工帮厨。一九八二年他携全家乘机从荷兰签证辗转法国获得永久居留权。

  从此,胡克毓在法国帮人做皮革,当时每月的收入支付房租后所剩无几。为了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他买了一台皮革机,每天下班领回皮料夜里和妻子一起在住房里加工,月挣人民币万余元。在生活逐渐宽裕起来后他又陆续开办了服装店和餐馆,财源越滚越大,成为当地富裕户。据悉,如今槐塘村在欧洲资产超百万的“小老板”已近百人。

  历史名人给槐塘留下了人文景观,而现代徽商则在槐塘书写神奇。近年来,这些闯荡异国他乡的“游子”,纷纷携带资金回乡创办企业,并捐资修路修亭建学校——槐塘又成为欧洲华侨留恋的热土。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