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财政监督,功夫在“会”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0:32 金羊网-新快报

  周明华(成都)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委员郑功成教授证实,即将召开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将把“财政预算”报告以书面形式印发给人大代表审阅,首次取消以往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和财政部长口头向大会报告的做法(据2月23日《新京报》)。诚然,财政预算报告由部长、厅长的口头宣读到书面印发,至少能让代表的双眼在“财政预算”上多停留几眼,是比以往众代表竖起双耳听报告,左耳进右耳丢强多了。若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书面报告上多替代表们着想,远离“天书”式表达,进一步将条目细化,那么,这一举措会促进财政金的有效监督的。我们知道,按现行财政预算监督体制,每年春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各级人大作的预算报告不仅太过笼统,还“水分”不少。代表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财政预算弄个水落石出并非易事。不用说,结局都是“一致通过”。依法站出来与预算部门角力,及至要“拧干”预算水分的“把关人”,应该说是屈指可数。不用说,我国现行财政监督体制还有“硬伤”:部门预算,领导“一言堂”能压倒一切;财政支出,百姓如雾里看花;人大对政府花钱的监督,说白了是“走场秀”;财政投资,拿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乱拍胸脯,乱投资乱吃喝乱建楼堂馆所。诸如云南、安徽等地官员吞剥上亿财政救灾款;欠巨债的重庆忠县黄金镇竟耗资400万把办公楼建成“天安门”;安徽亳州市李兴民荣升市委书记和新密市领导可以动用百万财政,利令智昏地搞“大阅兵”……为何公权人可以随意花财政金呢?首要原因不外乎是财政金支出监督弱化。在财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普遍注重资金的拨付,而对支出的监督无论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重视不够,监督流于形式,更缺乏力度。再者,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支出过程中的浪费、违纪现象频频发生,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普遍不高。追溯以上原因的根本因素就是财政金使用不透明。应该说,财政收支有效监督的法律化制度的完善已迫在眉睫。各级人大对预算花钱部门的有效监督,功夫其实在“会”外。我们应变“走程序、走过场”式大会审议批准预算,转变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质性监督,使财政金预算和使用的整个过程日趋透明,让政府的钱箱成为一个“玻璃柜”,让手握公权者每用一笔财政款都拿到阳光下晾晒。

  (金陵/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