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循环经济激活“东方鲁尔”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6:23 新华网 |
本刊记者 李铮 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作为全国重工业城市,既经历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全部辉煌,也尝尽了传统工业带来的环境教训。曾经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一度压得沈阳抬不起头来。“原料─产品─废物”的工业模式在伴随沈阳走过了几十年后,已经成了老工业基地继续前行的最大羁绊。 抉择面前,是继续自杀式的粗放增长,还是另辟蹊径?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一直决心走出污染重镇黑名单的沈阳人,逐渐触摸到了“循环经济”的脉搏,并一举实现了从工业污染重镇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循环经济破解发展难题 经过几十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都已成为沈阳工业继续发展的“瓶颈”。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大幅缓解,将导致失去环境支撑的畸形发展,对沈阳的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造成严重损害。 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工业立市、以装备制造为主体的重工业”仍是沈阳经济不变的主题,所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沈阳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重工业区铁西区的中心,是一家拥有近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众所周知,化工企业污染较重,尤其是大型化工厂污染大、耗能高、排放废物多,原材料吞吐量惊人。出乎意料的是,当记者走在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隔膜烧碱工段的厂房外时,却发现那里排布了30多个鸟笼。据工厂工作人员介绍,鸟笼里冬天养铁鸟,夏天养鹦鹉,此外,还有1000多只鸽子。鸟类和工人都生活在厂区里。 “鸟类是对环境最敏感的动物,既然鸟类在你的厂区里能生活得这么好,可见周围的环境是非常健康的。这些鸟是检验你们厂区环境好坏最好的专家。”这是环保专家在考察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时作出的精彩评价。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能够达到如此环保生产,秘诀就是坚持不懈地走“循环经济”之路。近年来,公司通过采取跨企业间的废物资源再利用措施,综合利用了以往的化工生产废料,研制生产了三氯苯等产品;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建立闭路循环给水系统,实现一水多用、串级使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几年来,企业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实施各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案700多个,削减污染物3737吨,创经济效益达9320万元。 能够环保生产的不仅仅是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沈阳市已经有一大批工厂走出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步入低开采、高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之路。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35亿元,增长35%,四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却下降了21.43%。 从“小循环”到“大循环” 在企业内部实行清洁生产这样的“小循环”仅仅是沈阳实践循环经济的第一步。有关专家指出,循环经济一般包括3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层面:一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即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二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即工业园区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弃物的排放;三是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即整个社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制定相关法律、规则,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 沈阳市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建设的铁西生态工业园区,则是实践循环经济的第二步,即在区域层面上,实现企业间的能源、废物循环利用。铁西生态工业园区共有47家企业,将构成9条工业生态产业链,形成5个生态工业循环网络,在全园区主要企业和行业间,构建合理的“废物—再生原料—产品—用户”的循环利用网络。 有关专家介绍,铁西生态工业园区完全建成后,用东北制药厂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废弃物,与热电厂剩余的粉煤灰结合,生产出复合肥料,将不再是书本上的可能,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编辑:秦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