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残疾人的亲人王延勤因病去世 20多名残疾人守灵(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14:24 新华网
残疾人的亲人王延勤因病去世20多名残疾人守灵(组图)
王延勤的追悼会

残疾人的亲人王延勤因病去世20多名残疾人守灵(组图)
王延勤的追悼会-亲人和同事伤心欲

  他的离去 感动宁波 元宵夜,几十名残疾人为王延勤守灵

  2月20日,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延勤因为胆囊癌医治无效去世。他的灵柩一直摆放在三市养老院内,连续3天,不断有人为他来守灵送行。花圈总数达到500多个,近400个来自个人!就在记者截稿时,鸡年的元宵夜,还有20多名残疾人为他守灵。

  是什么让这个官职不大的人受到人们如此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戴?请听听他的亲人、同事和残疾人是怎么说的吧。

  残疾人眼中的王延勤

  “他把家里空调拆下来送给我”

  周伟民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王副理事长得知后,冒着酷暑找到周伟民的生父,动员他培养小周学盲人按摩,然后又为他筹集资金开盲人按摩院。

  在周伟民资金周转困难,又正值三伏天时,按摩院里没有空调,生意因此淡了不少。王延勤得知后,回头就把家里的两台空调拆了送到他店里:“儿子不在家,放着也没什么用,还是你的店要紧!”说起这件事,周伟民又一次流泪了。

  “听到脚步声就挪好椅子”

  张永来、张佩珠是一对残疾人,生活得很不容易。王延勤先帮张永来找到了修理自行车的工作,又鼓励张佩珠学美容,日子终于一天天好起来。

  “很多时候,残疾人总是不被人重视,但王副理事长不一样,第一次到他办公室,就给我搬椅子倒水,感觉很亲切,还以为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后来熟悉了,发现每次我一进他办公室,他就已经给我挪好了椅子。”张永来气喘吁吁地说:“他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永远敬佩他!”

  “我一直叫他王叔叔”

  崔娜琪初中毕业时第一次接触了王延勤。当时,她的考试成绩已经够上一所职高了,但因小儿麻痹症,对方学校不肯接收她。王延勤顶着烈日,骑着自行车,多次往返协调,小崔终于进入职高继续学业。毕业后,眼看其他同学都进了银行工作,她却还在家待业,再次找到王延勤。一番畅谈后,崔娜琪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我一直叫他王叔叔,他是我的长辈、朋友、亲人。”让小崔无法忘怀的是,她两次做整形手术,王叔叔不知从哪里得知这消息,还打来电话慰问。

  “房间让给我们,自己睡会议室”

  残疾人运动会上,王延勤总是把一楼二楼最好的房间留给残疾人,说是让他们行动方便些,而自己睡在会议室。说起这些事,残疾人林国良感慨地说:“会议室里只有桌子、椅子,没有电扇、空调,他就光着身子在桌子上睡觉!想起这些,我真不愿意让他就这样离去!”

  “带头捐钱让阿拉母子过年”

  十几年前,吴节娣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7岁的儿子,日子越来越难过。眼看就要过年,家里却是空空的,无奈的吴节娣打电话给王延勤。

  “你去你们小区居委会领钱吧!”几天后,吴节娣接到了王延勤的电话,兴冲冲地跑过去,却只有100元,吴节娣没说什么,就下楼回家。没走几步,就碰到王延勤。原来,他不放心,特地到小区看落实情况的。“回去,100元钱怎么过年!”最后,在他的提议下,在场的所有人都募捐,他自己把衣服的钱全掏了出来,一共凑到了500元,硬塞到吴节娣手里,让她母子俩过个好年!回忆起这事,60岁的吴节娣泪流满面!

  “冬雨天里帮我们盖雨棚”

  刘竹人夫妇是一对重残病人。“当时老小区改造,我家的店面房在漏水,他知道后,马上赶了过来,一看屋里满是泥水,就爬上屋顶帮我们盖雨棚。那可是冬天啊,他没穿雨衣。”刘竹人说起这事就激动,“小区改造好了,店面房被拆迁了,我们也失业了,找到了他,他忙前忙后,帮我在宁波最繁华的地方找到了店面。”

  亲人眼中的王延勤

  妻子:把丈母娘新衣脱下送给清洁工

  王延勤妻子赵宝枝,是甬江职业技术学校的政治老师。在她的记忆里,丈夫根本没有双休日,不是到残疾人家里探望,就是去照顾孤寡老人。但他的双亲去世,却抽不出时间去送终。

  曾让她恼怒不已的是,几年前的冬天,她母亲很难得地到家里住几天,赵老师买了件新大衣给她,“没想到刚到楼下,他看到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清洁工,二话不说,就让我妈妈把衣服脱下来,非得送给对方!他真是个傻冒啊……”赵老师泪流满面,抽泣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虽然很支持他的工作,但不是很理解,直到他去世后,看到那么多人来慰问,我才完完全全理解。”

  儿子:他从不为我找工作

  王延勤曾帮许多残疾人找过工作,但对于自己转业回宁波两年多的儿子的工作,他却从来没放在心上过。26岁的儿子王宁现在还是一家私营企业的临时工。

  在王宁的记忆里,他转业回家的两年里,他从来没和老爸吃过一顿饭,老爸起得很早,回来得很晚,每次都是擦肩而过。

  同事眼中的王延勤

  市、海曙区残疾人协会的崔永宁:他的事情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和每一个残疾人都有一个故事。

  和王副理事长共事17年的陈觉祥:在他的生命里,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他的记忆力很好,能熟记每一个残疾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王延勤第一任助理王敬:和他共事,最大的感受就是疲惫;不像领导,遇到穷人不怕脏。一次遇到祖孙俩,又臭又脏,他一把就抱起走人,然后妥善安置。

  王延勤同志简历

  1952年12月出生在河南郑州;1969年入伍;1970年9月入党;1989年10月-1990年3月任海曙区民政局干部;1990年3月-1990年8月任海曙区民政局科员;1990年8月-1997年10月任海曙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主要负责残联工作);1997年10月-2002年任海曙区民政局党组织成员(负责残疾人工作);2002年-2005年2月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今天上午8:30,王延勤同志追悼会在市殡仪馆举行。

  群众自发悼念过他们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2004年8月14日因病去世。葬礼那天,3000多市民自发吊唁。

  2004年4月17日上午,登封市14万各界群众自发赶来,参加女公安局长任长霞的追悼会。

  2004年9月14日,四川省宣汉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肖昭灿在指挥群众疏散时被卷入洪水殉职,自发参加悼念的群众达10余万人。

  2003年9月27日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椿木营乡原民政助理、共产党员周国知因病去世,上千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

  1994年11月14日,孔繁森因车祸去世,12月8日,举行追悼会的礼堂外,人们自发赶来悼念。

  记者 章萍 摄影 盛高

  敬你爱你哭你想你

  冷冷细雨,眼中热泪。昨天上午,从四面八方赶来的600多人,在宁波市殡仪馆为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延勤送行。一个多小时的追悼会,仅在3分钟默哀时是沉静的,人们用发自内心的哭泣,挽留着一个给过他们真诚帮助的灵魂。一件件、一桩桩被泪水浸透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也告诉我们,谁真心地为百姓办事,谁就会得到百姓真心的拥戴。

  养老院门口

  雨中静默着许多人

  三市养老院是王延勤的灵柩摆放地。

  天才蒙蒙亮,冷风细雨在空中飞舞,他们都没有撑伞,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拄着拐杖站着,被人搀扶着。他们等候着,想再看最后一眼敬爱的王副理事长。

  “我们还有好多话想和他说……他对我们那么好,路程再艰难,雨下得再大,我们也要来为他送行!”

  7时整,前晚守灵的20多名残疾人走出来了,双眼都布满了血丝。他们整夜没合眼,一直都在陪伴着王副理事长。

  灵柩抬出来了,人群中起了抽泣声。他们目送着灵车缓缓地离开。

  宁波市殡仪馆

  满面泪水的人群

  追悼会场内外,已聚集了600多人。有省、市、区残联的领导,有市、区领导,更多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残疾人。

  他们默默地、自觉有序地进入遗体告别现场,一个大厅很快被挤得水泄不通。主持追悼会的海曙区民政局局长沈惠莉几次潸然泪下,镇定一会后,她才提醒现场工作人员要控制现场秩序,但每次说完不到一分钟,眼泪又流了下来。

  追悼会现场

  两位聋哑老人

  65岁的沈叔其和72岁的王祖根不停地用手指着王延勤,然后竖起大拇指。看到记者走近,他们一把拉住记者,不停地比划着同样的动作,眼睛里流露出急切的神情。记者也用手指了指老王,竖起了大拇指。两位老人不停地点头,用袖管擦泪。令人忍不住鼻子一酸。

  老王的邻居王勤

  王勤和王副理事长是上下楼的邻居。搬进新房不久,他记不清是走错了楼层还是看错了名字,与王延勤相识了。“他很喜欢包饺子。我们熟悉以后,每次过节,他总会把热腾腾的饺子送到我家、邻居家,有时还会送给小区的保安。正月里去看他(已卧病在床),没想到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唉,今年不能给你们送饺子了。’我听了,连忙背过身子擦眼泪……”

  盲人徐爱玉

  7年前,徐爱玉和好赌的丈夫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当时,孩子没人带,我生活得很苦,是王副理事长给了我信心,我才开起了店。他一直很关心我和儿子的成长,每次见面他都会问起孩子的成绩,即使前段时间在病床上,我去看望他,他也没忘问我孩子的成绩、问我店里的生意……”徐爱玉哽咽着。

  老王30年前的玩伴

  一位自称是王延勤30年前玩伴的人,一直不愿透露姓名。他说:“当时他还在部队当兵,我的两个姐夫和他是战友,认识后,他经常到我们家来玩。他是河南人,老家亲戚一大摊子都要他接济。他心肠很好,到了残联,每次去看残疾人,都一百两百地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钱,可是自己却很节约。我看不下去,就常劝他,但他说,他不帮他们谁帮?”

  与老王相识的杨彦涛

  杨彦涛不是残疾人,却和王副理事长之间也有一个故事。这位结实的汉子是河北人,现在是宁波甘源食品公司的负责人。1992年,他来宁波,开始在一个菜场做买卖,人生地不熟的他认识了经常到他那里买菜的王副理事长。“熟了之后,他就给我送吃的用的,还鼓励我们要坚强。我创业缺钱,他把存款借给我。我们就像朋友一样,他从来不会嫌弃穷人。但是现在我富有了,知道他生病后,要为他请专家医生,他却拒绝了……唉,我一辈子都记得他!”

  王延勤给 我们留下什么

  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好党员走了!他的离去,感动了宁波。孤儿办盲人按摩院,他可以慷慨地把家里的空调拆下送到他店里;冬季雨天里,他帮重残病人盖雨棚;运动会上,他把好房间留给残疾人运动员,自己睡在会议室……

  什么样的党员才是老百姓心中的好党员?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说,党员干部要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品质好、形象好、业绩好”。其中的“形象好、业绩好”,不仅仅是言行上的形象、数字上的业绩,更是百姓心中的形象、百姓心中的业绩。

  本报今日起开通“追忆王延勤,谈谈心中好党员”热线56111111,如果你还知道王延勤哪些感人故事,如果你身边还有像王延勤一样敬业爱民的好党员,如果你听了王延勤的故事想谈心中的感想,那么,请拨打热线56111111告诉我们。记者潘君耀

  领导眼里的老王

  昨天,在追悼会现场,许多领导眼含热泪对老王作出了评价,以下是部分摘录。

  海曙区副区长许文平:他是用一颗爱心在做事情,真正地和残疾人达到了零距离。去年,财政拨款给残联配车,我本来想给他配一辆专车,但他买了一辆特制的、可以让轮椅无障碍上下车的商务车。他对辖区内的残疾人情况了如指掌,简直就是一个活档案。通过他,残疾人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政府也了解了残疾人朋友的情况。他的离去,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惋惜之情……

  海曙区民政局局长沈惠莉:老王平常乐助善施,所以家里没什么积蓄,日子过得很清贫。现在他去了,老王家的事,就是民政局的事。

  市民政局丁定远:只能用好人来形容他,为人耿直,对工作负责。老王走得太早了,这样好的干部……

  海曙区政协副主席崔运富:他是个好同志,对残疾人比对自己、对家人还好。他的儿子找不到工作,但他从来没有跟组织上提出过要求。

  省残联副理事长张奋勇: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个好同志!

  宁波市残联理事长陈国彦:大好人,从来不为自己考虑,心里只有别人!章萍 李欣阳

  昨晚,本报记者来到王延勤的家。老王的妻子、甬江职业技术学校政治教师赵宝枝,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讲述了生活中老王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又高尚的王延勤。

  嫁他,我永远不悔

  老王走了,这么多人都像送亲人一样来送他,他知道的话又会不忍心的。他这一生太辛劳,尽量想照顾到各方面,对残疾人尽心尽力,对家人,他无法尽力,但我知道他尽心了,他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好兄弟。这辈子嫁他,我永远不悔。记者章萍 实习生 李欣阳 摄影 盛高

  节俭——一只茶缸用了十几年

  老王是个孝顺的人,在老家是出了名的。当年我们谈恋爱,部队领导给他介绍对象他不要,非要在老家找一个,说老家的媳妇可以照顾到父母,我就这样被他挑上了。老王性格很直爽,在老家人缘很好,我就是看上了他这点,靠书信和他交往,一直到结婚,我们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可以用手指头数过来。

  1979年元旦,我和老王结婚了。那时,他还在宁波部队里。我从老家到了宁波,在部队的招待所,我看到了自己的新房:一张床,一床被子。那被子和枕头,都是老王自己缝自己做的。他向来节约,在部队时,一个茶缸用了十几年,退伍了都没舍得丢掉。老兵退伍了,丢弃的东西他都会捡回来继续用。夏天的他,一直都只穿老头汗衫,对生活他没有什么要求,所以结婚时的简朴也就不奇怪了。

  (老王的儿子王宁插言:我说件小事情。他对自己很抠。他有辆自行车,就是那种最结实的、最老的三脚架自行车,骑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他就是不换。我退伍那年,我回到家满宁波跑,终于帮他找了一辆差不多的新自行车。我对他说:“旧车已经没法骑了,就卖了吧。”他看看的确破得不行了,总算答应了。结果,我好说歹说费了半天口舌才把这破车卖给收破烂的。卖给人家5元钱,人家还不太乐意。但他却经常买些没用的东西回来,花的价钱都比别人高。路边摆摊的,他一看人家可怜就会掏钱,我们埋怨他,他总说,帮帮人家嘛,几块钱没关系。)

  真诚——男孩要他陪进手术室

  老王到哪里都能以自己的真诚打动别人,大家都乐意和他亲近。记得1980年儿子出生,我们还分居两地,直到儿子满月,他才从三门峡把我们接到宁波住了一个月。送我们从郑州回三门峡的途中,儿子病了,在那个前不着单位后不着老家的地方,整整住了20天医院。因为带的钱不多,但是老王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医院的人,愿意相信我们,500元的押金只收了50元。

  与儿子同病房的一个小男孩,手臂烧伤住院开刀。老王每天陪他玩,给他讲故事,和小孩交朋友。小孩开刀那天,哭着喊着非要老王陪他进手术室才肯动手术,老王真的进了手术室陪着他。大家都很奇怪,这孩子不依赖家人,反倒依赖才认识几天的老王。但我不奇怪,老王就是这样,他用心对人,大家自然愿意亲近他。

  敬业——家庭活动就是陪工作

  结婚25年,我们分居两地7年。1986年,儿子7岁了,我调到宁波,一家人才团圆。到宁波我就发现,老王的朋友多事多、工作特别忙。特别是到残联以后,他基本没了休息日。早上8点半上班,他基本都是7点甚至是6点就出门了,自己早,还催我和儿子早去上班。

  我们家的晚饭7点前从来没吃过,等老王回家吃饭,时间是说不准的,单位到家,他路上遇到残疾人说事,下着大雨他也会耐心听完,我们在家等得实在饿,他回来我就抱怨,这时他就抢着烧饭,我也就气消了。

  星期天他没得休息,而我希望一家人能有时间一起走走,星期天休息呆在一起。但老王事多,实在没办法,星期天我们就一家三口去街道看望那些残疾人,陪他一起工作。这样亲眼看到他所做的,我才慢慢理解了他。

  助人——老惦记着家里的东西

  夫妻生活25年,没有争吵是不可能的。25年里,我给老王买过多少手套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些手套他戴走就再也没戴回来过,我也从来没见他戴过手套。每次问,他都说在路上遇到谁没手套,就送人了。一次他和同事在超市买了件新风衣,一下楼,看见一乞讨的老人,他就把自己穿的西装送给了他。偶尔出差,他也会想着给我和儿子买件新衣服,但刚把衣服给我们,他就说,你们有新衣服了,这旧衣服我去送人吧。儿子去当兵,他愣是把儿子所有衣服都送了人,弄得儿子休假回来都没衣服穿,老王却说,当兵嘛,就该穿军装。反正家里有的东西如果别人需要,他都惦记着给人送去。

  有时候我想不通就生气:你送几件衣服管什么用啊?老王说,他们觉得温暖点就够了。所以每次吵架,我都生不起气,想想他是对的,隔天还是心疼他,继续给他买手套,和他一起去送衣物,看残疾人。老王常说,生活嘛,能顾上就可以了,要知足;我们这么多钱,人家生活困难,能帮就帮点。其实,两人的工资,买房还欠着债,哪里是钱多啊。但我们都依着他。

  爱好——养花是他最好的休息

  老王干事情憋着股劲,干什么都要干好,对我们他也是这么要求。

  自己的工作,他再累也会提前完成不会拖后,什么事情又都喜欢自己亲自去做。有时候回到家里,实在是累得不行,儿子帮他按摩,他就感叹,最好上级派个领导下来,他只要打打下手,这样就不会这么累了。但说归说,第二天他还是到处跑,不停地忙。我们心疼他,但也没办法,只能尽量支持他的工作,帮他分担一点。老王唯一的乐趣,就是养些花草,晚上回家,把阳台上的花草伺候一遍就当休息了。养花草他也是要养就要养好,1月底老王住院后,这些花草就没人照顾了,没了他,花草也没了神气。

  亲情——对家人,他心到了

  老王忙,忙得顾不上家里,但是一有时间,他还是会想办法烧顿饭给我和儿子吃,即使是最简单的馒头、米饭。有时候,他出差回来,总会在我们耳边念叨,我吃了样什么东西很好吃,哪天我做给你们吃。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承诺不能兑现,但我知道他心到了。

  老家的父母,他一直都很孝顺。因为离得远,回家机会少,他总会多寄点钱补贴一下,家里兄弟有事第一个想到的也会是他,能帮,他都不会推辞。

  儿子和爸爸的感情很深,父子俩性格都很相像。生病住院时,他一直惦记儿子的工作,怕儿子不喜欢工作有情绪。过年前,儿子告诉他自己年终考核全单位第一,老板很器重他,他高兴得不得了。他住院,我们一直没有把真实病情告诉他,知道他不行了,我们总想让他再和我们说点啥,但找不到借口,怕他怀疑。那天晚上,我们三人都在,我说,老王啊,我们一家人聊聊天吧。他只是叹气,说,对不住你们啊,生病连累了你们,害你们受苦了。和儿子说:你刚入社会,我就要难为你了。我知道他对自己的病情是有数的,但是我们都不愿捅破,怕对方伤心。对家里,我知道他是挂念的,这就够了。

  (双亲去世,因为工作的关系,王副理事长都抽不出时间去送终。“我想这是爸爸永远的痛,正月初一那天,我陪着他,爸爸突然对我说:你休息,我要想想你的爷爷奶奶,然后他捂进被窝,之后我听到了抽噎声。”儿子王宁说起这事,泪不禁流了下来。他说,对难得来我们家小住的外婆,爸爸也努力尽自己的孝心。知道自己晚上不能回家吃饭,他就会在中午时抽空回家为外婆烧菜煮饭。)

  回报——没亲戚,不缺亲人

  在宁波,我们没有亲戚,但是朋友多,都像亲人一样。2000年春节,我们搬新家,那些残疾人非要过来看看。以前住在高塘,住六楼,因为他们行动不便,老王一直没让他们去,有时候没办法,老王都是背着人上下楼梯。现在住一楼,老王说让他们来吃饺子吧。那天,我和他大清早起来准备,包了几百只饺子。吃饭时,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吃,我们两个锅不停地下还来不及,可是看着大家吃得开心,一点都不拘束,我想他们是真的把我们当亲人了,我也高兴。

  有个老太太,因为老王照顾她女儿,一直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在奉化看到老王穿的老头汗衫,就买了两件,那次还特地送来一瓶辣椒酱。老王都感动得不得了。这些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都是贴心的,只有亲人才会想到送这些。逢年过节,我们全家都会带上礼物去看老人。这次老王病了,老人不知道怎么帮,特地去了庙里。和老王说时,老王哭了……

  老王对周围的人都像对亲人一样,周围的人也都把我们当成了亲人。今天他们都是以送亲人的最高规格来送别老王啊。

  记者 戴晓燕 实习生 慕容梦漪 摄影 盛高(来源:现代金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