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年6000元的助学金缘何无人问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01:03 红网

  去年夏天,东莞市长安镇设立了一项“珠三角外来女工教育助学金”,按照该项目的有关规定,镇工会将每年资助5至10名女工接受高、中等学历教育,每人每年获得的补助金额从4000到6000元不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该助学金项目设立至今,没有一位外来女工前来报名。(据2月24日《广州日报》)

  据笔者了解,长安镇是东莞市著名的工业大镇,拥有的外来女工达数万名之多。按理说,每年4000到6000元的数额并不是个小数目,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去报名申请这项助学金,莫非长安镇数以万计的外来女工中就没有一位对它动心的吗?或者是有心求学的女工都觉得自己根本不需要帮助?笔者认为,真实的情况绝不是这样,问题还是出在设立这项助学金者身上。

  首先,长安镇工会对助学金设置了过高的门槛。按照他们的有关规定,这项助学金的申请者,除了要满足在长安镇打工的年限条件之外,还必须符合月薪在800元以下的收入标准,或者说必须没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这样的规定显然已将绝大部分女工排斥在申请者之外。因为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女工,多是一些基层的一线操作工人。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着的女工,大多只有初中文化,她们哪里有能力去报考什么高等学校!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低收入的女工来说,即使有心报考高一级的学校求学深造,她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她们从事的工作往往劳动时间很长,难有闲暇时间来复习备考。并且,购买学习资料、参加辅导班等,都需要不少的费用,大中专学校高昂的学费更让她们望而生畏,而她们还要靠自己微薄的薪水来补贴家用。因此,鼓励低收入的女工去接受高、中等学历教育,不太符合她们的实际需求。

  当然,笔者绝不是说外来女工的素质就不需要发展。实际上,她们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但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也会促进企业的蓬勃壮大。但是,对于长安镇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绝大多数外来女工来说,她们当前最为迫切需要的,还不是去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而是能够得到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长安镇有关部门如果真想帮助外来女工提高素质,不妨将这项助学金的钱改用来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课程。(稿源:红网)(作者:李清)(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