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世界冠军的求学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03:1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求学路上的一路拼搏,让人们又一次领略了她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那种惊人毅力与顽强精神。

  本报今天刊发此文,希望广大渴望成才的读者,能从这位曾经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河南老乡的求学故事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邓亚萍:清华求学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1996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邓亚萍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她心里急得火烧火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翌年她走进清华,当时她的英文水平几乎是一张白纸。“我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好!’”邓亚萍这样讲述她初进清华时的经历。“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们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她常常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她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她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紧张的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3次往返几十公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有一阵,她的头发掉得很厉害。虽然打球与求学都是一个“苦”字,但邓亚萍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时,同伴们一阵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口,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样的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突击英语。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她主修的是英语,学期为三个月。“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蹦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全班一共9个同学。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开始的一两个月,邓亚萍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就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邓亚萍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她一般都不回宿舍,就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是自己做的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邓亚萍几乎每天都学习到夜里12点才能睡觉,第二天凌晨5点又起床攻读。为了使自己能挤出时间学习,邓亚萍把父母接到英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除了像在国内那样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课余时间我会深入人群,先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练习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我再反复琢磨,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变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英语,寻找学习规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邓亚萍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行列。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直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她终于带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诺丁汉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个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导师对我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但您放心,不管费多大力、花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邓亚萍与导师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导师给邓亚萍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亚萍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导师预约见面。开始时,她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她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她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邓亚萍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她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打球的时候,邓亚萍视力很好,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只有0.6了。她戴上了眼镜。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课后,她还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5万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论文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亚萍“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6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做出了贡献。再回剑桥学习、紧张工作与速冻饺子

  求知没有止境。2002年,邓亚萍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年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例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2004年的春节假期,邓亚萍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在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我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的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时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高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求学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⑤6(摄影赵迎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