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相互关心 心心相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06: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楚青

  近日读了反映陈丕显同志在“文革”时期斗争经历的《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感慨颇多。书中记录的历史往事,不少是我曾亲身经历过的。如陈丕显在“四人帮”被抓的当晚得知这一重要消息,就是我在粟裕的授意下打电话告知的,当时是丕显夫人谢志成接的电话。通过丕显,这个好消息又传给了黄知真、江渭清等老同志,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历史的一幕一幕又浮现眼前,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粟裕与陈丕显两位亲密战友在患难中相互关心、心心相印的些许往事。

  粟裕与陈丕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苏中地区朝夕相处十余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皖南事变”后,我党重建新四军军部,成立了七个师,粟裕任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党中央决定实行党政军领导一元化,苏中区党委于1942年3月成立,刘炎、陈丕显分任正、副书记,管文蔚任行署主任。因刘炎有病不在位,粟裕兼任苏中区党委书记。我当时是在陈丕显书记领导下的一个干部。在我们大家的心目中,陈书记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年轻的、优秀的领导人。

  苏中根据地在华东抗日战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多次历经日军扫荡、清剿和清乡的血与火考验,却始终岿然不动。粟裕曾对我说,苏中抗日斗争时期的领导班子,是他一生工作中感到最舒畅的领导班子,是“团结合作,生死与共”的领导班子。他指的是,这个领导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是团结合作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生死与共的。

  1952年,粟裕奉调北京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陈书记也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四书记并代理第一书记。两人尽管不在一处工作,仍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在政治生涯中患难与共。有两件事可以佐证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患难之交。

  第一件事,在陈丕显同志的新书中已有记载,是粟裕在陈书记“文革”中刚刚解除关押后的一次冒险夜访。对这件往事,《粟裕传》中也有记载。

  1975年4月至6月份,粟裕受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副主席之命,赴华东地区调查了解“四人帮”在军队的阴谋活动,并向老同志们“打招呼”。6月初的一天晚上,我陪粟裕在上海探望久未与外界联系的陈书记和夫人谢志成。为了不引人注意,粟裕不要警卫人员跟随,从乌鲁木齐路一直步行到武康路陈书记家中。粟裕与陈书记见面时非常激动,互相拥抱在一起。对这些身经百战的人来说,如此动感情的举动实在不多见。陈书记向粟裕诉说了八年来遭受的残酷迫害,粟裕向陈书记讲述了“四人帮”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一年来毛主席对“四人帮”的多次批评讲话。在当时“四人帮”猖獗一时的情况下,我们及后来黄知真同志的冒险探望,对陈书记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支持,让他感受到了老战友、老领导们的关心与信任,更坚定了他与“四人帮”斗争到底的信心。粟裕回京后,向叶帅和小平同志汇报了陈书记在上海的遭遇,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之后,陈书记的境况有所改善。当年9月,小平同志亲笔写信给毛主席,建议对陈丕显同志“先调来北京,然后再分配到哪个省工作”,得到主席的批准。

  第二件事,是陈书记为粟裕冤案平反一事的仗义执言。

  1958年5月,身为总参谋长的粟裕突然被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历时五十多天。粟裕此后虽多次申诉,却一直蒙冤,身心极度痛苦。1981年2月,他突发脑溢血,此后频繁发作脑血栓,病情每况愈下。我内心十分不安,既不忍心让他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离去,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能否先瞒着他,由我出面替他再次申诉呢?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陈丕显同志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16日,我考虑再三,鼓起勇气向陈书记写了一封信,再诉冤情。丕显当即将信转给耀邦和尚昆同志,并附信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在信中说:粟裕同志是我的老领导,长期在一起工作,我对他的政治品质、他几十年来为战争作出的贡献是了解的,希望在他尚能正常思维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因为种种原因,粟裕的冤案在他蒙冤三十六年、去世十周年后的1994年才得到中央军委的公开、正式平反,但我至今对陈书记仍感佩不已,铭诸肺腑。在粟裕蒙冤之初,我们家“鬼都不上门”,我们怕牵连别人,也与人少有来往。即使在我代写这封申诉信的时候,仍有来自高层的较大阻力,像陈丕显书记这样明确的表态是要得罪某些人的。通过这样一件事,我感到陈书记敢于坚持真理,非常正派、公正。这件事,现在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却是一件冒极大风险的事。

  这两件鲜为人知的小事,既反映出粟裕与陈丕显的深厚情谊,更体现出他俩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粟裕去世后,陈书记曾著《历史记着你,人民记着你》一文以示纪念。文章中,陈书记沿用了苏中地区人民群众对粟裕的称呼,尊称他为“好师长”。文中写道:“历史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她会很快地忘却一些人,也会永远记着一些人。粟裕同志是被历史记着并且用金字刻在史册上的人。”在我的心目中,陈书记也是一位值得历史永远铭记的人。他在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面前表现出的铮铮铁骨,以及他正直、公正的人格魅力,值得后人永远追忆与缅怀。

  (本文作者为粟裕同志夫人)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7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