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乌桥岛:昔日汕头“贫民窟”期待再次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13:20 大华网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逐渐东移,旧城区日渐没落。乌桥岛,曾经见证了汕头百年沧桑变化,如今又是什么样的景象?记者近日探访乌桥,却感到深深的失落———

  乌桥岛沉寂多年,一派破败景象

  在地图上看,乌桥岛位于汕头市区西北部,如水滴状,两江环绕,是一处风景绝佳的小岛。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它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环水,东临梅溪河下游,与中山公园相向;西至石篱尾,与牛田洋二号码头相望;南濒韩江,与对岸“月眉翠堤”相映;北接厦岭港,与光华街道相邻。

  而走近一看,却十分破败,到处是“补丁”。沿着环岛堤围,触目所及皆是乱搭乱建的砖屋、篷屋。环岛堤围在“水滴”的尖端处嘎然而止,拆下的砖块堆砌成山。据了解,乌桥环岛堤围全长3300多米,从1991年分三期建设至今,仍剩下最后的700米石篱尚未建设。岛上木房木屋杂陈,到处可见拆了一半的残檐断墙;老人们在昏暗的屋子里喝茶,孩子们则在写着“危房”的巷道间玩耍。

  提起乌桥,人们印象中就与危房、贫穷等联系在一起。据一位老伯介绍,他家几代人都居住于乌桥,近年子女才搬到东区居住。现在居住在乌桥的多数是老弱贫病,一些老人因不愿随子女到新区居住,而坚持留守旧厝。据了解,岛上现有60周岁以上的3922人,其中80岁以上632人,分别占总人数15%、2.4%。此外由于乌桥岛多数属地企业破产或搬迁,因而下岗人员偏多,生活困难重重。据调查现乌桥约有下岗失业人员5700人,占人口比例为22%。

  发源于一块沙滩地,曾经盛极一时

  据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王琳乾顾问介绍,乌桥岛最初是一片海滩地,韩江、榕江在此迂回,过去叫花园。清光绪年间两广水师提督方耀倡导修堤浚河,围海造田,遂将韩江改道建澜新溪,以疏导洪水。同济桥(今乌桥)、厦岭桥(今光华桥)就是在他的推动下修建的。后来乌桥岛逐渐成为依托小公园闹市区繁华地带,来汕谋生的各地生意人、小商贩在此落脚及集聚。据1937年出版的汕头地图看,乌桥岛东西走向并列的四条同济马路,与联接乌桥、光华桥的南北走向的同济路相交,规划有序,市容整齐。但随着年代的变迁,汕头市区的扩大,乌桥又显得败落了。解放前夕,这里的居民大都居住简陋的板棚屋,居民以编竹器、做木、捕鱼、搬运、打锁匙、补锅鼎等粗重或简单小手艺为业。也有资本家在此买地建厂,有保险粉厂、酱油厂等。解放后,在该岛临江一带出现不少果蔬加工厂,其中汕头罐头厂,一度拥有三千多员工。上世纪60年代末,乌桥岛成为汕头工业的主要集中地,也是汕头市三个人口密集居民聚集地之一。乌桥岛鼎盛时期工业企业有60多家,现在仅剩下5家。

  目前乌桥岛以旧屋、板棚屋为主,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当年,穷苦的人家用草篷、木板搭建的连片板棚屋,一旦一家着火,往往“火烧连营”。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两次大火灾。

  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盼望出谋献策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乌桥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街巷大部分已铺设了水泥路面,部分低矮楼房已经改建,乌桥岛的四桥:即乌桥(曾改名红桥)、光华桥、澜桥(曾改名文胜桥)和解放桥也先后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但由于乌桥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发展受到多方面制约。10年前我市曾把乌桥岛列为重点改造区域,于1994年定出改造方案,可该方案因资金问题搁浅。目前岛上仍有特危房、危房共658户,占居民户数9.27%,且危房、特危房数量与日俱增,社区排危压力日趋沉重。目前,乌桥岛步履蹒跚,与市区其他街道相比,明显落后,差距较大。岛内绝大数路道崎岖不平,居民住房仍属平房低矮建筑,且大多为危房,破旧不堪;巷道狭窄,无规则,群众生活水平极低。

  乌桥的贫困落后是历史诸多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长远出路在于加快旧城改造,创造就业门路。乌桥岛,这个见证汕头百年沧桑的宝岛,期待社会各界人士都来为其规划和发展出谋献策,力争将昔日的贫民区改造成黄金地。本报记者罗晓红(来源:《特区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