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昨晚上央视首次公开谈“杨翁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14:58 信息时报
  核心提示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身居海外始终惦念祖国。

  他八十高龄又回国创业,并在这里收获了新的爱情。

  八十多年的岁月变迁,怎样塑造了物理学界的一代大师?

  从物理学家到公众人物,他又怎样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

  央视《面对面》走进杨振宁的内心世界,信息时报精选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翁杨忘年恋

  四十年后会成为浪漫史

  杨振宁所说的上帝给他的最后的礼物指的是他新婚的妻子翁帆,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硕士生翁帆在广东汕头登记结婚。

  记者: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她?你介意说一说她吗?

  杨振宁:你给我写的提纲上没有这条。

  记者:所以我们君子协定,我现在向您请求。

  杨振宁: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

  记者:您这次引起强烈关注,好像就是因为您的婚事。

  杨振宁:我想大家可能觉得年龄差距这么大,毕竟是少有的。不过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虽然有压力,但我们也可以承受。我相信我们这次结合,最后大家会认为是绝对美好的。

  记者:您不在乎吗?

  杨振宁:当然,翁帆跟我都有一点点在乎。我记得当时跟她说,不管现在别人怎么讲,过了三十年以后、四十年以后,大家一定会认为我们结合是一段美丽的浪漫史。

  记者:您认为您的妻子爱您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

  记者:翁小姐那么年轻,您不担心她把您给骗了。

  杨振宁: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是不是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获诺贝尔奖

  帮中国人改变不如人的看法

  1957年,31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记者: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不如人的看法。

  杨振宁:你如果看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献,你就会了解到,那时中国的科学是多么落后。我想在20世纪初,中国念过初等微积分的人恐怕不到十个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在那种落后的情形下,一些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有多强的自卑感。1957年李政道和我得到诺贝尔奖,全世界的华人都非常高兴,我就讲了刚才那番话。

  入美国籍

  最主要原因是学术工作需要

  1964年,也就是获得诺贝尔奖7年之后,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及全家加入了美国籍。这对在中国长大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杨振宁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改变。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加入美国籍呢?

  杨振宁:在我以前,一些中国学者去美国、欧洲、日本留学的,绝大部分都回国了,所以我去美国的时候,跟以前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就是希望学成后归国,在大学当教授再训练一批下一代的学术工作者。可是我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在做博士后时,就发生了朝鲜战争,于是杜鲁门就下了一个命令,说中国人在美国拿了理工的博士学位,就不可以回中国。在这个情形下,我留在了美国。

  记者: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杨振宁:这个话讲得很好。我想全世界的人对换国籍都是一件非常触及灵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所以一直到1964年,我才入了美国籍。

  记者:什么诱使你做这个决定?

  杨振宁: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术工作的关系,要去各个地方旅行,我当时拿的是当时中华民国的护照,非常麻烦。我想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在60年代入了美国籍,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旅行的方便。

  杨李之争

  我们没法再和好不想再讨论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然而,从1962年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成为国际科学界以及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他最希望看到的情景是杨振宁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62年后,我们仍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杨振宁: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我今天应该在摄影机的面前所讨论的,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身后一定会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中国人、外国人会得出一个结论的。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希望你们俩和好。

  杨振宁:对,这也是我现在决定,我生前不再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希望我们和好,可是我们没法再和好,所以在这情形,最好的就是不再讨论。

  炮轰《易经》

  中国只有归纳法没有演绎法

  200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作了一篇名为《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报告,指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报告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圈尤其是易学专家们的强烈反响,在一些人眼中,杨振宁甚至成了中华文明的离经叛道者。

  记者:《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作之一,您为什么对《易经》开炮?

  杨振宁:不不,对不起,这个话有点原则性的错误,因为我那个文章是叫做《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你如果看我整个那篇文章,80%是讲影响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只有20%是讲它有负面的影响。之所以那篇文章变得非常有名,是因为有些人专看那20%,不看整个文章,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说法。

  拿中国绿卡

  祖国大事业里做自己小贡献

  2004年11月初,就在一些人批评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大逆不道的时候,杨振宁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证,也是首批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之一。

  记者:在我们看来您用不着拿这张卡,但是您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的真情流露。

  杨振宁:这个绿卡对于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性的意义,我相信以后用这个绿卡的方法,中国可以吸引到很多很多的优秀人才。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昨晚上央视首次公开谈“杨翁恋”(组图)
得诺贝尔奖时的杨振宁。
昨晚上央视首次公开谈“杨翁恋”(组图)
1971年周恩来接见杨振宁。

  人物简介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留学美国;1957年和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加入美国籍;2003年底回国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所长;2004年因提出《易经》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备受质疑。

  央视供稿

  (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