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良玉:加强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村全面发展(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20:48 新华网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既能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又可为家庭承包经营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三)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物质装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完善农机服务机制,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扩大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试点范围。开发优质、高效、低价、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提倡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流通管理,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农业用电需要,杜绝乱收费。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设施农业。

  (四)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主体。我国有几亿农村劳动力,这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关键要靠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普及市场经济知识,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初级产品,而且要提供丰富的加工制成品。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产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增辟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相关的商贸业和服务业,促进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

  (六)加强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这是提高和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等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健全市场体系,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完善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加强畜禽主产区、优势生产区域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下决心遏制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的态势,争取用几年的时间,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结构调整

  2005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继续推进农村体制创新,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2004年中央出台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农民要求,在实践中行之有效,2005年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总的原则是,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并且还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要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注重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同步降低农业税附加。全面取消牧业税。对国有农垦企业实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自主决定农业税免征试点。二是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补贴水平。较大幅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三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进步支持力度。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在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中,安排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继续推进“六小工程”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超级稻等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四是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转移支付。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它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五是加大对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事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切实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采取上述政策措施,2005年中央新增财政性支农资金将超过2004年。这表明,中央的支农政策不仅是连续和稳定的,而且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土地承包问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要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落实二轮承包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认真执行承包期30年不变的规定。对于外出务工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决不能随意收回承包地。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2005年农村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劲,以改革促发展。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配套改革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要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认真研究、科学确定基层政府的职能、任务,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妥善安排分流人员。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学校布局,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研究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未完待续)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