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营企业还没“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8:28 人民网

  民营企业还没“走出去” ——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祥 人民网记者 高兰融

  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外事委员会在《关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中给政府提出12条政策性建议。“两会”前夕,记者就报告的来龙去脉走访了全国政协第十届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祥。

  民营企业“走出去”是十届外委会的新课题

  外委会对民营“走出去”问题的调研是随着党和国家近年来战略的制定而展开的。据张国祥介绍,2000年,中央在“十五”计划中将“走出去”作为的新世纪对外开放战略之一,与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并行。随着十六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3年十届外委会成立后就将这一课题作为重点。继当年与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提交《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有关问题》的报告后,外委会在2004年启动实地考察。

  “走出去”任务重,民企大有可为

  张国祥讲,“走出去”的重任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而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也必然要求在这一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当下,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的不多,赢利的不多,民营企业应该大有可为。外委会因此将注意力投向民企,并选择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进行调研。2004年6月,周可仁、张国祥等六位委员赴杭州、义乌、台州和温州四市,和18家民营企业座谈并走访了7家,其中不乏万向、康奈等排头兵。

  成就与潜力同在,“出去”的路还很长

  张副主任感言,即使是民营企业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约七成的浙江,从严格意义上讲也还没有“走出去”。“走出去”指企业在外投资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出口根本不算。而现状呢,还是停留在加工贸易,有的在外办厂生产相同产品,规模小,层次低。

  通过比较发现,民营企业在产权、机制和成本上有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国家政策疏通渠道。报告中呼吁政府加快职能转变,转管理为服务,包括信息沟通和人才培训,另外委员主张改层层审批为备案制,改政出多门为统一协调。张副主任坦言,民营企业自担风险,国家无需忧心忡忡,需要做的是了解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有的放矢地支持。

  政府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谈到此次调研,张副主任感触颇深的一点是: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对政企定位的认识应该是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而主体当中,民营企业是主力。“要‘走出去’的是企业,不是政府。”

  另外,外委会去年在海外调研中,发现“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有互相拆台的现象,十分忧虑,希望政府主导作用还能够体现在加强协调上,使民营企业在外形成合力,达到共赢。

  浙江调研报告提出后,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批示,且商务部等部门已经着手落实。但是,张副主任说,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调研,不是一次性的,外委会计划每年进行跟踪调研。明年打算就新疆和黑龙江的边境贸易进行调研,继续建言献策。发布时间:2005年02月28日08:29(责任编辑:赵颖)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