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任达:我国银行业亟待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9:02 人民网

  任达

  金融大案频发凸现风险控制“软肋”

  1月上旬,中国银行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2.9亿元存款不翼而飞。此前有众多媒体报道称,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中国银行总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1月25日首次公开向媒体证实,该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负责人高山涉嫌参与金融诈骗犯罪。此人现已出逃,正被公安机关通缉。

  另据海外媒体日前报道称,建行2001年发生的800万美元失踪案已有进一步信息。据称,建行吉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的两名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侵吞的资产远远超过当初预计的800万美元。而在长达十七八年的时间内,这两名员工的行窃行为却从没有被人发现,时至2004年,建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国际业务部和吉林省建行国际业务部合并才发现巨大业务漏洞,因而东窗事发。

  来自建行方面的消息称,该行目前正在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改革,整个风险控制的改革方案有望于不久后出台。在这项改革中,建行将设立一名风险控制总监,独挑建行风险控制的重任,该总监下设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个风险控制部门。

  而在聘请了在汇丰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信贷风险总监董乐明担任中行的信贷风险总监以后,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也对记者表示,该行风险管理部近期完成了“千里眼经济情报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据称,该系统可以作为银行风险监控的“第三只眼”,加强总行对全行各个层面客户的实时监控,同时也为中行的各分支机构提供了一个风险监控、预警平台。

  银监会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中行的案件暴露了中国银行在经营性分支机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同时要求中国银行举一反三,在全辖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

  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一提起银行犯罪,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朱小华、王雪冰、段晓兴、刘金宝这些在中国金融界风云一时的“大人物”。其实,纵观最近10年的银行犯罪,除了这些“大人物”之外,众多在银行业并不起眼的中小人物通过贪污和诈骗给银行带来的重大损失并不可小觑。

  这些中小人物大多身为各家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的行长,他们抓住了中国银行业落后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漏洞,利用自己在该分行或支行担任一把手的绝对权力,通过银行的平台把储户的资金用于账外循环为自己牟利,直至东窗事发而把窟窿留给银行;或者通过内外勾结等手段,凭借着不甚高明的作案手法,悄无声息地把银行的巨额资金装进自己的腰包。

  而据笔者了解,国外银行在风险监管方面则要成熟的多,以渣打银行北京分行为例,副行长尹英光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银监局来我们这里进行例行检查时惊讶地发现,我们这里的副行长甚至行长连贷款的审批权力都没有,这本是常规,不需要炫耀。但是你看看咱们国有银行省级以下的一些小支行里,行长的权力却有多大!这就是中外资银行管理体制上的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支行行长权限过大的危害,高山案已经用非常惨痛的代价给出了答案。而建行800万美元的不翼而飞,更说明了银行监督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据尹英光介绍,国际先进银行大多实行业务线垂直管理,即按照业务性质进行纵向的、以各项业务作为经营核算的主线,采取事业部制,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而尹英光进一步表示,与制度设计相辅相成,但却又比制度设计更艰难的改革,将是人员自身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变革,而凝聚着员工素质和意识的一种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

  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判断其好坏的标准有两条:一条是经营状况,包括资本回报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等硬性指标;另一条就是重大案件的发生情况。最近10年里,中国银行业是违法犯罪的重灾区,这些银行犯罪一方面给银行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于银行的外部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无形损失——由于王雪冰事件和中行纽约分行事件,中银香港被迫放弃了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的计划,筹资额也从原定的40~50亿美元缩减了一半以上。

  年初中国人寿在纽约上市遭遇的集体诉讼事件,给正在加快步伐走上市之路的国有银行敲响了警钟。此刻,在中行、建行海外上市前夕,任何银行大案都会给他们紧锣密鼓的上市之旅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虽然有消息传,中行建行已量力而行,放弃在纽约上市的最初构想,但就算消息确凿,口口声声称“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的国有银行也不应就放松“内修”。

  人们注意到,每一起银行大案发生后,监管部门和相关的银行都会发布一系列新规章和规定,试图提高银行业和该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但是这些急来抱佛脚之举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银行大案的再度发生。显然,防范大案的发生已经不是简单的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从动用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到强调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本充足率,国有银行的“硬件”指标是达到了国际标准,但金融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重组,如何根除长久以来形成的金融垄断行业惰性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弊端,才是国有银行真正脱胎换骨的关键。

  屡次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恶性案件,不得不引发人们这样的思考: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案件充分暴露了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如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措施零散、间断,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缺乏对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等。这些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暴露出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机构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须参与这一过程。目前,商业银行并未从上到下形成真正的内控文化,特别是许多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途依然路漫漫,惟将“上下”求索,上至总行下到各地区的分理处和储蓄所,并修缮“内功”,从内部的机体着眼,彻底根除可能甚或已经变质的基因,国有银行才能实现根本的变革,跻身国际先进银行之列。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