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度散文家”提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9:31 南方都市报

  第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自由心性 风流文字

  入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散文家”提名的有南帆(《关于我父母的一切》)、北岛(《失败之书》)、周晓枫(《后窗》、《黑夜书》、《渗透》、《针尖上的天使》、《某年春》等)、刘长春(《大地笔记》)、柯平(《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五人。在这份名单中,既有叙事散文、历史散文,也有饱含探索精神的新生代散文,可谓代表性强,颇见分量。

  兼文学评论家、学者、散文家等多重身份的南帆,其散文一直以知性见长,这次入围的长篇散文《关于我父母的一切》却采用叙事体,向读者展示了普通中国市民的人生沉浮。父母所生活的时代、他们的人生经历在南帆冷静、理智但不乏温情的记述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由此既看到了父母时代的历史现实,也看到了在这种历史环境下普通人的命运。这被翻阅出来的岁月“叹息和沉重的感慨洒满了纸面”,让人对历史对社会产生了沉重的反思。

  诗人北岛在2004年推出的《失败之书》引人关注,不仅是他拿笔写散文的转变,也是书名“失败”所透露出来的情感信息。显然,与同是诗人的余光中比,北岛远没有老先生“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的从容与潇洒。他迫于生计写散文,常年在国外的漂泊状态构成了他的散文语境,他写国内外的朋友、写生活在他乡的日常琐事,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回忆与记录。另外,诗人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文中处处闪烁。

  常年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的周晓枫在其散文新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另类的散文特质。她的新散文独抒性灵、表达个体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文中的意象灵动、语言有着音符般的跳跃感,又不乏张力和锐利。

  刘长春虽然身处国家机关,但仍笔耕不辍。《大地笔记》初看像传统写景美文,可在写景写物的表面,却有着作者内心私语般的良苦用心:对生态环境破坏、文明悖论的哀愁。在艺术上,他的散文被认为具有“聚散、开合、舒缓有度的成熟性”。

  诗人柯平在做了长时间明清历史研究之后,写出了散文集《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他将其多年的研究史料信手拈来,适当裁剪,对明清时期的16位著名的传统文人重新勾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揭开了这些与当时权力体系格格不入、身心分裂的传统文人阴阳脸的面容,同时也试图探讨导致他们相似命运的历史必然性。他的这种历史散文被认为是历史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统一体。

  这次入围的散文家,多半都非专业写散文出身,由此可见,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由的文体,本就不该受任何的约束和限制的。惟有给它足够的空间,才能尽得散文的真谛。

  提名名单

  南帆

  南帆,男,本名张帆,1957年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双重视域》等学术著作多种,并出版有散文集多部。

  在长篇散文《关于我父母的一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中,南帆“面对的是长辈的历史,似乎是遥远的过去”,他说自己“为某种历史的急迫性”,提早将对长辈历史的探寻、感知、揣测、将其中的记忆和思想重新犁一遍,以看到自己的世界,重新发现世界。

  该书类似叙事散文,其中又有亲情故事、历史变迁和对现实的关注。他将长辈的生存状态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既体现了作者对父母辈的温情疼痛,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的沉痛反思。正如作者所说,这样的历史“笑声的确不多,叹息和沉重的感慨洒满了纸面”。如南帆父母这样普通人,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但父母的经历沉浮却无疑是每个子女成长的背景,南帆能冷静而理智地记叙父母的经历及时代在这些普通人物身上烙下的印记,这也说明在历史记忆中普通人的一生也是值得记叙的,不可缺失。

  正像有的评论家说的,该书的意义在于,“南帆的讲述没有那种虚灵的东西,也没有那种空洞的诗意,他的所有的阐述和追问,都在理性地构成我们这一代人和父辈们的一种精神沟通和情感对话。”

  北岛

  北岛,男,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现旅居海外。散文集《失败之书》(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是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生活经历的一种回忆与记录。北岛认为,漂泊的状态构成了一种“散文的语境”,也“正是这些年的漂泊,让他远离中心,脱离浮躁,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全书共分四辑:一是写作者交往的外国朋友,包括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如金斯堡、加里·施耐德、特朗斯特罗姆、帕斯、顾彬、科索等;二是写旅居海外的本国亲友;三是写人处异乡的生活琐事:午餐、搬家、开车、饮酒等;四是异国各城市风情,包括巴黎、布拉格、纽约等。北岛说,“写诗写久了,诗人和语言的关系变得紧张,就像琴弦越拧越紧,一断,诗人就疯了。而写散文对诗人是一种平衡。一般说来,诗人写散文不怎么费劲,就像细木工钉个板条箱一样。”在《失败之书》中有至美的文字:简短紧凑,譬喻精妙,善于在纷杂的叙事、记人和写景之间快速切换毫不拖泥带水,短句和短语错落有致,互相交织,使得散文具有了诗歌一般的速度、节奏和弹性。同时,散文中也保留着一种诗歌的“克制”,多客观描画,少析情剖理。

  周晓枫

  周晓枫,女,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数年儿童文学编辑。后调入北京出版社,现任《十月》杂志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斑纹——兽皮上的地图》等。曾获冯牧文学奖等奖项。

  2004年,周晓枫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散文:《后窗》(《散文》11期)、《黑夜书》(《花城》4期)、《渗透》(《天涯》6期)、《针尖上的天使》(《美文》1期)、《某年春》(《作品》12期)。周晓枫认为,散文应该是“活性的、音乐性的、解放性的”,她的散文独抒性灵,表达真我,传递个人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如《后窗》是关乎电影的精神叙事,更关乎个人生命中那些细小的转折、真实的片段;《黑夜书》中,谈到了与黑暗相连的月亮、鬼怪、角落里的妓女、流浪儿、梦里的小仙等,这一切都存在于作者诡秘的意识、无边的想像、在梦幻与现实间飘荡的精神梦呓之间,各种感官、欲望、图像因黑夜而变得如此敏感丰富、摄人心魄。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认为,“当散文写作日益成为文人养病的方式时,周晓枫的散文却依旧保持着锐利、沉着、优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鲜明的散文文体意识、语言探索精神,她的写作在当代散文界已经独具一格”。

  刘长春

  刘长春,男,1951年生于浙江台州市,现供职于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万字,著有散文集《旅途》、《山水境界》、《天台山笔记》、《墨海笔记》等八种,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等各种奖项。

  与那些和遥远的历史对话的散文不同的是,在《大地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中,作者开始转向对有关生态环境的关注、思考与感悟,是关于创作主体与大自然之间的深情对白。人类在追求文明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但文明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曾经拥有的美丽家园。刘长春的散文中对这种文明悖论有着一种深切的哀伤。但他并没有试图去解释其中的原因,他只是将自己内心种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以一种心灵漫游的方式,寄托于他所见到的一景一物中。著名学者谢冕先生说,刘长春的散文在艺术上表现出“聚散、开合、舒缓有度的成熟性”,在内容上传达了一种“坚定的精神”,“他的文章有文人气,但从不故作高雅;有书卷气,但绝不故弄玄奥。行文清新,雅洁端正,最动人的是那种深切的关怀,从自然到人文的关怀”。

  柯平

  柯平,男,1956年生,作家、诗人,自由职业者,现居浙江湖州。主要作品集有《历史与风景》、《素食者言》等,曾获多种奖项。

  《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东方出版社2004年8月版)共十六篇,写了龚自珍、袁枚、李渔、吴梅村、郑板桥等十六位明清著名文人的人生,十六个传统文人就像十六个个案分析,文学评论家南帆感叹道,十六人的命运为何如此相似?在文学艺术上绝顶聪明的他们一心却想取得功名,但他们的才能与权力体系格格不入,即使梦想被权力体系击得粉碎后,看似逃逸、纵情山水、闲情野居的他们内心仍念念不忘仕途的进取。身心分裂的他们处于身体与政治权势煎熬中,阴阳脸是他们最贴切的面容。而这一切的叙述都是建构在作者对史料准确详尽的掌握之上。评论家吴俊将之总结为是“历史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统一体”。

  撰稿:本报记者 陈樱

  往届获奖者回放

  2002年度散文家:李国文

  授奖词

  李国文的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他的文字不仅自在,而且老辣,见修养,也见性情,貌似随意,其实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他写人,这人的性情跃然纸上;他叙事,这事会变得趣味盎然;他说理,那理不仅发自胸臆、气势如虹,还因为我们闻所未闻而令人忍俊不禁。他二OO二年度出版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通过对不幸的文人群落的考察,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悲剧和精神秘密;借由一批陈旧的事实里,发现了诸多新鲜的创见。他进入的不仅是散文的写作,更是一种散文的状态。

  2003年度散文家:余光中

  授奖词

  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他在二OO三年度出版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虽然只是他散文篇章中的一小部分,但已充分展示他的散文个性。他从容的气度、深厚的学养,作为散文的坚实根基,在他晚年的写作中更是成了质朴的真理。再联想起他那著名的文化乡愁,中国想象,在他身上,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文化大家的风范和气象。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