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特产“特色”难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1:2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东亮曾昀)年是过完了,可关于过年的话题还在继续。这两天,记者发现近日盘点鸡年春节的不足时,人们的一大遗憾便是,北京特产越来越没特色了。

  节日中礼尚往来仍是不少人的“固定曲目”之一,可北京人和来京游客想带点北京特产越来越发愁。在记者调查中,果脯、茯苓夹饼和烤鸭稳居礼品首选前三名。

  哪种特产代表北京特色

  在近40名带礼出京的被访者中,有近一半的人首选果脯为礼品。但他们同时很困惑,北京每年生产那么多种果脯,哪种是正宗的北京特产呀?近来媒体不断曝光,说果脯存在各种质量问题,这更增加了消费者的顾虑,弄不好再把劣质果脯送出去,砸了北京的牌子,还让自己没面子。

  东安市场一位女售货员告诉记者,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卖得最多的就是果脯。每天都能卖几千元的货。尽管生意火爆,但她感觉,果脯的质量正在逐年下降,而顾客的意见和不满却在逐年上升。

  果脯质量哪些方面下降了

  据食品协会的一位专家介绍,果脯最初出现在明、清时代的宫廷,为了保证皇帝能够随时吃到新鲜水果,厨师们将各季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或白糖溶液中,达到长时间保存水果的目的。

  而关于质量辨别,最直观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触摸,果脯不能粘手,二是品尝,果脯的味道就是鲜果的味道,过甜、过咸、过腻都不行。

  据质监部门检测显示,现在果脯中普遍存在的就是色素、甜蜜素等超标,这些超标果脯口感一定会有甜、腻的感觉。

  茯苓夹饼还是“淀粉夹饼”

  刘师傅是北京站附近一家商店的老板,从1999年开始承包这家“国营商店”,茯苓夹饼一直是他店里的畅销货。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有的茯苓夹饼的饼,虽然很薄,但是嚼不开,咬不烂,而且其中的茯苓含量也明显偏低。道理很简单,茯苓夹饼产量越来越大,而茯苓的生长周期和产量却不能与之同步,没有茯苓,某些食品厂只好以淀粉替代,口感自然差了。据了解,茯苓夹饼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北京特产,相传慈禧太后生病,又不愿吃药,御医们便将一些补药加上饴糖、果仁等,做成零食,解馋又治病。

  可目前除少数厂家严格按照配方生产外,多数企业都改变了配方,有些吃起来就像是“淀粉夹饼”。

  北京特产的文化味儿呢

  在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包装差”已经成为了北京特产购买者和经营者的“共识”。

  在市场上,多数的果脯和茯苓夹饼都是简单的用塑料进行包装,然后印上厂名、电话一类的信息。很少有用袖珍、金属盒等包装的。

  在六必居总店,一位顾客向记者反映,与商场、超市里的一些抢眼食品包装相比,六必居的礼品包装显得“保守”,没有什么特色,更谈不上文化味儿和装潢艺术了。

  在记者调查的部分北京特产中,仅全聚德将自己的历史、工艺等印在包装盒上。其它的果脯、点心等,包装虽然有一些很花哨,但却与其应有的文化底蕴格格不入。

  网络编辑:陈岩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