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都市报报道受关注 经营者:职介规范经营“甚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1:57 大华网

  本报近日推出的“民工荒”系列特别报道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不少热心读者通过来电或来访的形式针对其中提到的部分职介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为其规范经营出谋划策。近日,市区一家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有关负责人主动向记者透露职介行业“内情”。他表示,由于尚不成熟的行业市场规范和部分寻工者的“投机”行为,使得正规职介机构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规范经营“甚是艰难”。

  鱼龙混杂搅乱行业规范

  近几年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除了部分由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开办的职介外,大街小巷中还“匿藏”着一些无牌无证的“黑职介”。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不法经营者采取“虚假招工”、“欺诈招工”等手段骗取求职者的血汗钱,使得整个职介行业“声名狼藉”,让不少求职者对职介机构丧失了信心。“有些求职者是以一种敌对的心理来寻工的,有时工作人员刚告知要收取合理的中介费,求职者就叫嚷着要投诉。”汕头市大华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杨主任苦笑着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下岗职工到事务所找工作,工作人员优惠处理后告诉他要收取30元的介绍费,这位求职者听说要收钱后情绪很激动,任凭工作人员如何解释他都不理会,最后只有报110请民警来协助解决问题。杨主任介绍说,现在的求职者大都非常警惕,但有些求职者过分“敏感”,一听要收钱就认定为“坑人”,这给正规职业介绍机构的工作也带来不少麻烦。

  少数求职者伺机“钻空子”

  由于目前汕头的职介行业实际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和漏洞,比如在收费标准、求介双方协议等诸多问题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少数抱有“投机”心理的求职者便瞄准了这些漏洞,伺机周旋于职介机构、其他求职者、用人单位之间谋取利益。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正规的职业介绍所根据求职者对薪金、工作环境等要求找到合适的职位后,通常会开具一封给用人单位的“介绍信”,介绍信中除了提供求职者的相关资料,更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任职及用工提供一个保障。然而,不少正规职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却发现有求职者私自涂改介绍信的情况。据杨主任介绍,一些求职者到在职介所联系的相关企业单位应聘后,就将介绍信索回交给其他老乡或朋友,让其涂改后再前往该单位应聘,自己则返回职介所称对工作不满意并要求提供其他工作。有些人甚至反复使用这种手段向需要提供介绍信或招工信息的其他求职者收取“介绍费”,这样不但使职介所蒙受损失,更让用人单位对职介机构失去信任。“有些工人在任职期间因盗窃或无故跳槽等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后,用人单位就拿有涂改痕迹的介绍信到职介所质问,但时常发现职介所档案中并无立档记录,调查后才知这些人是通过非正规途径进入用人单位的。”

  正规职介也有“难言之隐”

  不少到职介机构求职的求职者都表示“交钱容易退钱难”,在没有达成求职意向的情况下,求职者通常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找职介所退钱。但不少职介所最终只肯退还部分钱。“有时求职者一个月内让工作人员帮忙换了十多个职位都不满意,最后还要求退还全部预交的介绍费,这其实是很难的。”杨主任告诉记者,有些求职者对工作条件的要求有些不切实际,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也有求职者因个人原因而无法达成工作意向的,可职介机构也做了不少工作,而交通费、通讯费以及工作人员的薪酬等费用职介所根本无力“倒贴”,因此扣除部分费用就难免了。杨主任感慨地说:“正规的职介机构如果完全按照理想中的行业规范进行经营其实是很难生存的!只有求职者和职介机构一同努力才有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

  本报记者邓丹丹(来源:《汕头都市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