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念苏伊沙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08: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田樱 年初,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消息传来,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十分惦念在印度洋彼岸的斯里兰卡朋友苏伊沙一家的安危。我一直拨打电话,却没回应。回忆起与苏伊沙一家相处的好些难忘日子,心里充满担忧。 与苏伊沙相识是在1994年3月,当时我去斯里兰卡科伦坡洽谈贸易。甫抵科伦坡机场,有两家客户举着的迎客牌上都写着我的名字。开始,凭着我多年从事外贸的经验,两家经营同样商品有着竞争关系的客户同时来接待,很让我为难。这时一位身材高挑、面孔黝黑、三十开外的人自我介绍说:“我叫苏伊沙,是新加坡王先生介绍我来接你们的。我的车子大,可以装行李,你们可以坐另一位朋友的车,宾馆我已经预订好了。”他的豁达替大家解了围。初次见面,苏伊沙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傍晚,苏伊沙驾车陪我们来到他家。这是一座海滨住宅,不远处便是柔软的海滩,海滩前是蔚蓝的印度洋。屋前椰树依依、棕榈挺拔,院子姹紫嫣红。苏伊沙夫人和女儿索菲亚热情好客。这是一个斯里兰卡富裕的商人家庭,摆设典雅讲究。我们拿出两件小礼品———万里长城图案的贝雕和5个偎依在一起的熊猫工艺品送给苏伊沙一家。活泼可爱的索菲亚抱着熊猫工艺品高兴地说:“啊,真美!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熊猫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物,我们的课本上还有长城和熊猫图案呢。”苏伊沙如数家珍地说:“斯中两国远隔千山万水,但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西南部的卡卢特勒有留下中国高僧法显足迹的法显石村,在科伦坡国家博物馆里有记载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郑和碑,科伦坡还有中国援建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这些都是我们斯里兰卡人所熟知的斯中友好的象征。”接着,他走到窗前,望着印度洋动情地说:“印度洋是平静的,它给我们带来渔业和旅游业的吉祥,所以我喜欢住在这大洋岸边。”晚餐时,我们与苏伊沙家人一道,在海边一家名叫“翠园”的中国餐馆用餐。 在科伦坡的日子里,我们出行都由苏伊沙驾车,每天行驶在印度洋畔的公路上,走访贸易公司和工厂,谈生意,签合同,在苏伊沙的热情陪同下,还参观了由中国援建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和班达拉奈克夫人故居。多日相处,彼此间情谊日渐加深。离开科伦坡那天,苏伊沙驾车送我们去机场,因飞机延误6个多小时,苏伊沙又开车把我们接到他的家,并在他家用餐,餐后苏伊沙陪我们到家门口的海滩散步,但见海水湛蓝,渔帆点点,岸边上还有人在高竿架上垂钓。此时的印度洋是那么温馨,那么平静。 2001年新年前夕,一个瑞雪纷飞的夜晚,苏伊沙从科伦坡经北京来大连访问,晚宴上,我们共同回忆起在斯里兰卡的那段愉快难忘的经历,感到格外亲切。我陪他参观了大连市容,并一同到北京登长城,看故宫,还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 如今,我在遥远的中国献上一份最诚挚美好的祝福,祈愿苏伊沙一家及遭遇海啸灾难的斯里兰卡人民,在灾后重建中找回往日的幸福生活。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01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