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工和失业者渐渐同台“争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3:11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没有南京市户口,可以应聘吗?”在近日省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上,一些手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民工求职者格外引人注意。与往年再就业专场招聘有所不同,今年约有10%的用人单位表示“户口不限”。而与民工“入侵”再就业“地盘”形成呼应的是,安德门民工市场自年初四开市以来,每天都要接待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前来找工作。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徐翔认为,农民工与下岗失业人员在求职场所、层次等方面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工技能提高,他们在就业机会面前将越来越平等。

  身怀绝技,农民工“杀”入公共职介

  记者从安德门民工市场了解到,今年80%的进场求职农民工都能亮出《职业资格证书》,找工作时也不像过去只盯着力气活。有了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底气”足了,眼光开始转向省市各公共职介机构。而用人单位也在逐渐改变只向农民工提供低端岗位的习惯,积极接纳技术民工。在上月20日省职介中心举办的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上,某设备安装公司负责人说,为了拓展公司业务,他们打算招聘10名熟练工人。尽管政府对聘用下岗失业人员有不少优惠政策,该负责人表示,对应聘的民工也将一视同仁。“只要技术过硬,农民工我们也欢迎,他们如今世面也见得多了,能钻肯干的劲头可不比城里人差。”而公共职介机构免费向农民工开放,则为他们提供了与下岗失业人员竞争的舞台。据市职业介绍中心农村劳动力管理科刘振林科长介绍,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技术能力逐年提高,而我市许多工种的技术岗位缺口不断加大,原本以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主要目的的我市各公共职介今年开始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内容包括向进城求职农民工提供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刘振林说,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技术工,有着丰富打工经验的部分农民工也懂得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全面开放的举措顺应了农民工及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

  下岗失业人员悄悄走进安德门

  另一方面,不少下岗失业人员也开始放下“架子”,进入民工市场求职。据安德门民工市场办公室主任袁亮介绍,该市场自去年开始就有下岗失业人员过来“打探”,今年正月初四开市以来,每天有10%的求职者为下岗失业人员。袁亮表示欢迎下岗失业人员前来求职,该市场内也有很多适合下岗职工的岗位,例如会计、出纳、服务员、大堂经理、车工、钳工等,用人单位开出的薪水也不低。在安德门民工市场,记者采访一校办工厂下岗职工刘师傅,他通过市场职介窗口敲定了一个漆工的岗位,“下岗两年多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老婆逼我到这边来试试,刚开始觉得和那些农民工一起找工作挺不好意思,现在想通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什么地方找还不都一样。”而帮刘师傅联系岗位的职介窗口老板表示,他们没想到这么多下岗失业人员会“慕名前来”,看来还要多开发一些不提供食宿、更适合下岗职工的岗位。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孙斌认为,下岗失业人员到民工市场找工作说明其就业观念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以前不少‘城里人’认为农民工干的都是又脏又累、收入不高的活儿,自己不愿屈就,其实工作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就业市场化,农民工与下岗人平等

  孙斌说,就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下岗失业人员还是农民工,只要技能相当,工作就业就应该平等。过去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基础和技术能力上,他们经过了学校和企业的正规培训,不少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其二是有固定的住宿和联系方式,用人单位不用为其食宿操心,而且随时能联系到他们;其三是工作的稳定性较强,他们找准一份工作能一直干下去,而流动的农民工则常常“打一枪换个地方”。而现在,随着部分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长了,相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劣势正在悄然消失。他们积累了城市生活、工作经验,收入稳定后拖家带口租房安居,配备手机对外联络,也懂得珍惜安定的工作。“一方面是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环境好转,另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逐渐适应了就业的市场化规律,并吸收农民工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的优点,出现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阵地互通的现象并不奇怪”,孙斌认为,这两个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的阵地,今后还有可能进一步“融合”。南京日报记者蔡晓芳(编辑田木)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