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绿色网游离我们还有多远?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1:04 红网 |
2005年1月27日,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与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共同主办的“振兴民族网络游戏,创建绿色网络空间”座谈会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同志发出呼吁,“优秀的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助学益智的工具,不良的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误入歧途。社会各界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关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什么叫“呼吁”?词典上标明有两个意思:一是因痛苦而呼号求助,二是指提出某项主张,公开寻求大众的支持。如今,公开吁请大众都来关注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之成为必要,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何谓“绿色空间”或“绿色游戏”?绿色空间或绿色游戏是指网络世界或网络游戏中的各项内容适合青少年,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无污染”的“绿色精神产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配合主管部门做好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网游”产品的推荐工作,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4年9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青少年上网服务场所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其宗旨是,“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我认为成立这样一种全国性的协调组织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 为了是网络世界或“网络游戏”真正成为“绿色世界”或“绿色游戏”,我初步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 此前已经提到了,将网络游戏“妖魔化”,肯定是不对的;然而,当务之急更在于加强引导,决不可放任自流,否则,后患无穷。政府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加强监管,义不容辞。在上海,教育、文化、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席会议监管网吧,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为此,上海还特地招募了一批热心的“义务监督员”。不过,全面封堵,也决不是好办法,“监管”也好,“禁止”也罢,这不外就是一个字:“堵”!——问题在于,这种“封”与“堵”的办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我多少有些怀疑,起码不宜过于乐观,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其次,网络游戏“民族化”问题。 依民盟北京市委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绮云介绍,目前,进口游戏占了我国游戏市场的80%,网络游戏中充满暴力。形势严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问题已经很清楚,就是要大力发展“本土游戏”,否则,外国游戏占领市场的局面将无法扭转。2005年1月20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向未成年人推荐健康益智游戏产品联展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其活动主题是,“愉悦身心,健康成长”,主要是向未成年人推荐健康益智的游戏产品。(中青在线-北京青年报2005年01月25日)据悉,经专家审读,已经将26种向未成年人推荐,其中国产民族游戏超过一半。——心动”不如“行动”,好! 第三,关键是拿出措施。 拿出切实可行或者说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空喊几句“绿色”口号,那是无济于事的。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探索之中。 从“源头”上抓起。经验表明,为要“治本”,就必须狠抓“源头”。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使得网络游戏本身真正地成为“绿色游戏”。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才行。据悉,上海已经在1500所中小学逐步建起了“校校通”。硬件设施,相当完善,平均每15个小学生、每10个初中生、每8个高中生就拥有一台电脑。然而,薄弱环节或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例如,在软件上、在利用形式上,各校却参差不齐,有学校的电脑房只是给学生上上电脑课而已,未能充分利用,据说,喜爱网络游戏的学生感到在这里得不到满足,还是转而投身到营业性网吧,从中寻找刺激。不过,从情况看,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们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正着眼于“软件”的改善上,并在全国范围内为全市中小学向社会公开招标“绿色游戏”,据东方网报道,他们发誓要用“绿色游戏盖过违规网吧”,决心不小,似可说是开了全国之先河,值得肯定。 “法制化”管理。据报道,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前不久在北京宣布,修改后的《绿色游戏推荐标准》和《绿色上网服务场所评选标准》从2004年11月28日下午2点开始实施。(人民网,2004年12月02日)。该标准将游戏分为适合全年龄段、初中生年龄段、高中生年龄段、18岁以上年龄段和危险级共5个等级。《标准》设立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共计12项。其中静态指标包括暴力度、色情度、恐怖度、社会道德度、文化内涵度5项;动态指标包括PK(砍人)行为、非法程序(外挂)、聊天系统的文明度、游戏内部社会体系的秩序、游戏形象宣传、游戏时间限制、社会责任感7项。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将免费按该标准开展“游戏认证”,推荐使用。——《标准》项目不少,规定得也很细,真正实行起来恐怕有些难度;但有总比没有要好,若发现个别项目不行,在实践中逐步修正与完善就是了。 加强“日常监管”。这非常重要。这里有一个例证,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开展了一个叫做“绿色网吧体现绿色游戏”的活动,听起来似乎很好,然而,你让未成年人“名正言顺”地走进网吧,“体验”游戏的乐趣,这本身不就是在直接违背相关之“不准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规定吗?谈何“绿色”?还有什么“绿色”可言?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网吧管理部门于2004年12月5日在北京市公安局召开“通报会”,紧急“叫停”了该项活动。 重视“家庭功能”。从总体上看,孩子总是离不开家庭的,父母总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最直接最经常的“监护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亦须调整心态,更新观念。当今的问题大约是,家长过于看重电脑的教育功能,而忽视了其娱乐功能,这恐怕也是把孩子推向以娱乐功能为主的营业性网吧的原因之一。因而,有人说,“该学的应该让他们学,该玩的还是要让他们玩”。是的,毕竟在家长的“观照”(说“看管”不妥)下孩子“上网”更能获得安全性的指导与帮助。 诸如此类,多方探讨,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倘能如此,“绿色空间”或“绿色网游”——离我们还能很远吗? 总而言之,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无疑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事情还有另一面: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正陷身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丧失了健康,有的舍弃了亲人,有的则已经走上不归之路。教训惨痛,不可不察。 “商家”的社会道德与职业良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至关重要,万不可为了可观的“利润”而不择手段,只要“我”现在能够获得利润,哪管它日后“洪水滔天”;不然,个人“黑”了良心不说,法律也会或迟或早地找你算帐的。你不信?我们就拭目以待吧!(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稿源:红网)(作者:王克安)(编辑: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