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形成问题不少 汇率改革:中国准备好了吗?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6:36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3月2日电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最新一期《证券市场周刊》撰文指出,在伦敦举行的七国财长会议上,中国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合理和适度的前提下,允许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并反映市场的供求。汇率形成机制上的改革,是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国力增强、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的一个合理选择。不过,对汇率进行改革,中国准备好了吗? 文章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有了新的长足进步。不仅在传统的服装、鞋类、玩具领域保持了垄断性优势。电子业优势产品种类进一步扩大,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有迹象显示,中国在钢铁、化工领域也有望在几年内由进口大国变为出口大国。中国在2004年出口总额为593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高过经济总规模在世界上的排名。 外汇储备在2004年猛增2066亿美元,总额达6099亿美元。外汇储备为全部外债的2.4倍,足以应付13个月的进口。上述几个指标远远高于IMF的警戒中线,可以说外汇储备在应付可预见的外部冲击上,绰绰有余。 文章同时指出,但是问题也不少。中国的外汇人才本来就少,7年的盯住美元的政策更使人才培养速度放缓。中国至少有50万家企业需要经常同汇率打交道,但真正懂外汇、汇率的全国不超过一万人,而且主要集中在与贸易有关的领域。了解全球资金动向、熟练掌握对冲、套期等工具,真正能够在国际汇市上摸爬滚打的外汇交易员全国可能只有一二百人。而他们的老板中许多人对建仓套戟不甚了了,更谈不上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人才的缺乏是中国汇率改革的一大制约。 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厚度是另一大制约。中国外汇交易量每年不到一万亿美元,还不到世界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由于国家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中国外汇交易中85%来自贸易需求。在国际外汇交易中,贸易关联交易不到总交易量的10%。同时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几乎全部缺如,根本无法满足市场上风险规避、套期保值的需要。流通性偏低、品种单一、缺少避险能力,是中国汇市在相当一个时期无法回避的缺陷。同时,汇率浮动区间加大,对于监控带来新的挑战。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已经形成,但是问题依然不少。在经济基本面上,如出口能力、外资流入和外汇储备,准备已十分充分,可以打100分。在市场层面上如人才、汇市运作和监控,准备并不充沛,打40分。但是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没有水,便无法学游泳,汇市不开放,人才自然少;汇率无波幅,自然没有衍生工具的市场。外汇市场层面的不足,注定了中国的汇率改革只能是小步走,边走边学。(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