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大跃进”背后的社会问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01:10 华夏时报 |
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一些委员对博士生“大跃进”现象的批评,如黄钟大吕,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客观上都有一些动力和诱因。蔚为大观的博士生大跃进现象所以形成,原因是高校的上层次、扩规模和莘莘学子从职场返校。近些年来,学校撤系设院方兴未艾,报点扩招追波逐澜。学校和学子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有一些不得已的因素。目前高校的考评、激励等体制促使学校不断扩大招生量、增加博士点,似乎这样才表明其水平高,有资格获得一些必要的荣誉、资金、项目,学校才能较好地生存发展。否则,它在社会的评价中、在主管部门的眼里就没了地位,各类好事就很难轮到头上。 从学生方面看,除去本来就要做学问的一部分人外,另一些猛力“混入”博士大军的学子们基本上有三种:一类是应届毕业但没有找到称心如意工作的人,他们以退为进;一类是原来就有工作但感觉不如意的人,为了改变处境,不得不做“长满胡子的太学生”。再一类是境遇已经不错,但按规定要获得更高的职称、地位和更好的待遇,必须更上一层楼才可以的专家和领导们。可以说,这三类博士生各有自己的无奈,反映着一定的社会问题。 对症下药,要解决博士生的大跃进就必须标本兼治。治本的方法是改变教育管理评价的指标和方式,把那些促使学校盲目扩大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的动力压力适当缓解。治标的方法,则是接受博士生规模偏大的现实,在未来不再扩大的前提下,改进博士生导师的考评体制。事实上,已经读博士的人是不可能再把他们请出去了,最现实的办法是解决其后顾之忧。培把土,多点阳光,庄稼自会茁壮成长。 作者:姜继为 (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