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对中国社会道德拷问 博客:开放着的私人房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4:31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

  2002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称,“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每40秒钟,就有一名新的博客诞生。而在中国,也是8月,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王俊秀灵机一动,将英语“Blog”翻译成汉语“博客”,就此,博客来到中国。博客真正进入大众视线,是由一位颇具争议的广州媒体界李姓年轻女编辑引发的。

  2003年,她把自己与很多男人的私生活细节用网络日记(博客)的方式记录下来。数月里,为了看她的日记,网民们把这家网站挤到瘫痪,她的网名成了网络搜索引擎的热门名词。

  从此,博客名闻天下,并从一开始就面对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拷问。一些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博客网站聚集了一群露阴癖、自恋狂以及不务正业的人。而由于他们多半是青年人,所以也被忧心忡忡的社会学者称为“网络问题青年之一种”。

  在众声喧哗时,2003年8月,一本名叫《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的书悄然问世,作者是把“博客”引荐给中国人的方兴东和王俊秀。从那时起,他们就在一直做博客概念的阐释和推广,而摆在他们面前首要的任务竟是,如何给“博客”正名。

  在许多场合,他们要和人不厌其烦地说,博客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日记(WebDiary),而用“网络日志”更恰当一些:日记个人性、私密性较强,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达个人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王俊秀说,“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我们的目的,是想让网络人士尤其是青年网民最大可能地利用博客资源,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王俊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博客在中国正式发展已有3年。各类博客网站已经发展到五六百个,而由于大多数由民间个人网站提供服务,资源有限,技术手段也不完善。

  此时,由方兴东和王俊秀创办的博客中国(blogchina)公司,开始大规模地招兵买马,并购重组,试图以商业化的手段促使博客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径宇)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