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6: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农村社会保障这一政府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公共需求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亟待加强,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保障是对公民面临各种风险、危机的防范保护,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安全网和保护伞,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的重要的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一样,农民应当是享有社会保障的主体,但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出现职能缺位。农村社会保障这一政府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探索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浙江省宁波市采取“农村医保”、“农民土保”、“城乡一体化低保”等做法,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由城市向农村的拓展。但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探索和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奠定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把经济发展好,才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当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尊重地区差异,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增加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际操作难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时间不能一刀切,应按步骤分期实施。应尊重地区实际差异,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不同程度的社会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模式也应因地制宜。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合理分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积极推动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目前,这项工作缺乏严格的政策法律依据,只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办法,大部分地方难以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列入政府的近期目标管理之中,地方财政安排资金预算缺乏依据。由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规程,所以随意性大。二是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使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利益。三是想方设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合理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合理分工。凡是市场能做好的,应尽量交由市场去做。此外,还应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人民日报》 (2005年03月04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