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网记者巧遇“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4:37 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巧遇“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组图)
“大寨铁姑娘”郭凤莲

  3月2日是山西团到京的日子,按照惯例,记者先要到代表团新闻官房间报到,不巧新闻官到别的房间去了,我只好在门口等待。这时,有位服务员敲隔壁房间门询问是否需要打扫卫生。门开了,一位约摸50来岁的女士探出头来,她烫着棕色短发,身穿红色羊毛背心,打扮时髦,容貌慈祥。

  我礼貌性地问了声好,她认真地打量了一番,发现记者的胸牌,眼睛一亮:“你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好啊,我正要找你们啊!我是郭凤莲,听说你们人民网很多人看,我想让咱们的大寨牌核桃在上面露个脸,好好推广一下呢。”

  是她,当年著名的劳动模范——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的“铁姑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她曾经与村民一起创造了一段风光红火的“神话”,让“全国学大寨”家喻户晓。

  记者顿时对这位开门见山,直言直语,如邻家大婶般的代表充满了好感。她高兴将我请进了房间。

  郭凤莲如今的身份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坐在记者面前的她,手上戴的一只白金钻戒格外醒目,言谈举止间已没有了农民的痕迹。她的户口,早已迁到城市,一家三代,都住在城里,但从她的一言一语里,记者感受到她对大寨的一往情深。

  在大寨生活了近半辈子的她说起大寨来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1992年以来,大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办了多家企业,连续10多年名列全县纳税第一村,去年实现总产值1亿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200元。近几年大寨还办起了旅游业,每年30万的各地游客能给大寨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大寨这个小村庄的名字,已成为30多种商品的品牌,大寨核桃露、大寨牌服装、大寨醋、大寨酒等多种产品行销全国市场。

  她自豪地说,如今的大寨人真是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多数农民盖起了新房,户均面积超过了100平方米,有50户住上了功能齐全的二层楼房,农民家中电器备得齐齐的。村里先后建起了新小学、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安装了闭路电视,村里的街道整整齐齐,绿化率超过了43%。

  不止这些,大寨还实行“三有三不”的政策。“小有教”,从幼儿园到小学免费上学;“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金制度,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60元;“考有奖”,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村里每年发奖学金,本科生1000元、专科生800元、中专生500元。“三不”是指吃水有了自来水,不用吊了;看病有了医疗保健站,不用跑了;运输有了汽车拖拉机,不用挑了。

  大寨真正富起来了,带领大寨人走向富裕的正是眼前这位“当家人”。郭凤莲摇摇头: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们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

  记者好奇地问:“您这次准备了什么议案吗?”刚才还津津乐道的她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变成了一个“农业问题专家”。她说,目前,农民是特别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党和政府及其它组织为农民提供了许多扶持和服务,农民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但只有组织起来才能真正获得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如何组织起来呢?就是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这样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和服务就又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一种经营方式,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是农民的富裕之路……

  郭凤莲心里装的不仅仅是大寨,还有更多的农民兄弟姐妹。记者不由对这位和蔼可亲的“铁姑娘”肃然起敬,提出合影留念,郭凤莲欣然起身,并给我签了名。当我邀请她“三八”妇女节到人民网做客时,她高兴的答应了。
人民网记者巧遇“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组图)
郭凤莲和人民网记者合影郭凤莲签名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