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凤凰听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5:38 人民网

  林文钦

  上了沱江上的游船,游客只有我一人。弄船的是一土家族兄妹俩,哥哥撑篙,妹妹当导游。小伙子不经意地打量了我一眼,没等我开口,就自问自答地说:“是去沈从文墓地的吧?好吧,现在就开船。”说着,船真的就开动了。只为我一人开船,又只收我一张游票,我极不好意思地说:“再等等吧,再多凑几个人。”土家妹妹摇摇头说:“别看来凤凰的游客多,大多是边近的人,几乎都是来游沱江的。”我问:“你怎么就知道我是去沈从文墓地的?”她笑着答:“一看就知道你是读书人。”她认准我是读书人,而只有读书人才在这酷暑里去沈从文墓地的。在这孤旅的苦夏日子里,尤其在这僻远的异乡中,心底深处涌动的自然是“高山流水”般的温馨与感动。

  游船在宽阔澄清、如练似画的沱江中漂流着,跃下了跳岩,钻过古虹桥洞,便进入到碧波荡漾的龙潭,“梦里寻她千百遍”的吊脚楼便似真似幻又如诗如画地漂摇在我的面前,似乎是她在拥抱我,又似乎是我在拥抱她。万寿宫、遐昌阁、万名塔、夺翠楼如梦境般地远去又近来,近来又远去。哦,这就是从《长河》那头流来的水?这就是从《边城》那边吹来的风?沈从文,一代乡土文学之父,这就是你笔的源泉?生命的源泉?

  在现代作家群中,还很少有人的经历像沈从文那样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十五岁就去军队“从武”,在湘西沅水流域漂泊了五年,二十岁又孤身一人离开军队饥寒交迫流浪到北京“从文”。还要“感谢”那一场夺去了多少年轻生命的“热病”,他也感染上了,没想到他竟奇迹般地死里逃生了。就在他从死神的门槛里刚爬回来,他的好友也是他的老同学“平时结实得如同一只猛虎一样的”陆?却在一个“小小疏忽中被洄流卷下淹死了”。在掩埋好友的尸骸时,他的生命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的人生观和生命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若前些日子病死了,连许多没有看过的东西都不能见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无从走去,真无意思。”于是,“闷闷沉沉的躺在床上”,“很秘密的想了四天”,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他的上司,一个很有能力又很有眼力的地方军队统领不仅理解他,并支持他,还额外多给了他三个月薪水(二十七块大洋),这样,“拿了他写给我的一个手谕,向军需处取了二十七块钱,连同他给我的一份勇气,离开了我那个学校,从湖南到汉口,从汉口到郑州,从郑州转徐州。

  像历代大师与贤哲们一样,离开故乡漂泊异乡是自觉情愿的,然而,一当走出去,故乡又无时无刻不魂牵梦萦着他,沈从文更是在所难免,当他走完漫漫八十六年的人生路,一再嘱咐亲人务必将自己的骨灰送回故乡,抛洒在故乡沱江中。九十年代的深春,当他的夫人和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授的张充和妹妹一道乘着极普通的游船,没作任何仪式也没惊动任何人,默默地将伴和着鲜花的沈从文灵骨抛洒进沱江时,却惊动了家乡的父老,惊动了凤凰小城的县官们,这是故乡归来的儿子哟,是游子留给故乡一笔无价的宝藏。在他们苦苦的哀求下,沈从文的灵骨终被留下了一半,掩埋进听涛山旁。

  “先生,到了。”顺着土家妹子的手指望去,便知道远看是“积山万状,争气复高,含霞饮景”,近看是“圭壁联植,镶美幽丽,沱水通脉,青莹秀沏,岩泽气通,如珠走镜,宛若仙境”的听涛山到了。便随着土家妹子匆匆地上了岸。登上“之”字形小径,不多久,便来到了遒劲厚重的“沈从文墓地”石碑,右边是民国初临时大总统黎元洪题壁的“兴废周知”四个醒目朱红大字,从题壁下绕过,再向前右转弯,便到了巨石峋嶙,听涛山绝景“听涛洞”,听涛洞绝就绝在含“冷风”与“碧泉”为一体的岩石壁洞,洞口不大,似乎是岩壁在混沌不开的洪荒岁月里胀裂的一条缝隙,涓细的泉水,澄净如酒般淙淙地从洞内流出;除除的冷风从洞底吹向洞外,整一个天然的大空调,虽是炎夏,在洞口稍稍站定,便暑气顿消,心静神爽,尘埃洗尽。再多待一会,即感到瑟瑟发冷了。几个老者,懒散地坐在苍老如虬的“听涛”题壁下,游哉悠哉地闲坐着,额上的年轮如壁岩一样厚重,却仙风道骨状,不知他们是在静听着山下沱江的“涛声”?还是在聆听那远逝了的整整一个世纪的“涛声”?

  从听涛洞再上一个台阶,映入眼帘的是沈从文的同乡与表侄、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石碑:“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站立碑前,不想移步,也移不了步,不知是震撼还是感召,一泓慈水从天际边涌来,直往心灵的深处流去。这真是一个比现代光盘的密度还要凝练百倍的人生,还要浓缩百倍的生命。是“涛声”唤醒了我,在“涛声”的指引下,再沿着石径右转一个弯,一尊状如云菇,高1.9米,宽1.5米,厚0.9米,重1500千克的巨大的天然五彩石矗立在一块不大的空旷上,我知道,现在的我已真实地站立在梦里萦她千百回的一代文学骄子??沈从文墓前。禁不住百感交集,抛洒在墓前的是生命的泪滴。先生,为能亲临您的墓前拜谒,我在心底起了多大的誓愿,作了多少心理准备。我不怕炎热,不怕孤独,不怕被强人打劫,也不怕有意外的伤害,只一个心眼要到湘西来,到凤凰来,到先生墓前来,拜谒先生,让自己的小孤寂小无奈融进先生的大孤寂大无奈中,让自己业已荒芜的心田在先生的大自在大圆通的绿荫里一点点绿起来。先生,当你圆寂在自己的天地里,头枕听涛山,面对沱江水,你的心中能装得下多少“涛声”呵。然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天地茫茫,在世人眼中,你几乎与“淡泊、宁静、致远”同名。

  整个墓地显得自然野旷,朴实无华,除了这块生长着星星点点无名小草和青苔的五彩石,周围几乎见不到一点为装饰墓地的建筑物,即使这块五彩石,也拙朴天然,除了雕刻了几行墓志铭外,看不出任何人工雕饰。直到今天,我还认为那块五彩石不像是人工搬移来的,而是从盘古开天地时就生长在了那里,或许是女娲补天时特意为先生留下的。而且还将永久地留下去,与秀丽的听涛山同在,与碧波荡漾的沱江水同在。唯有苍翠的听涛山记得:那个一直以逃学和说谎的少年,甚至他的父亲发愤要砍掉他的一个手指,“我仍然不为这话所恐吓,机会一来时,总不把逃学的机会轻轻放过”,“我的长处只是种种的说谎,我非从学塾逃到外面空气下不可,逃学过后又得逃避处罚,我最先所学,同时拿来致用的,也就是根据各种经验来制作各种谎话”。很难把这个将所有智慧都放在怎样逃学和说谎上的顽劣少年与后来的“淡泊平和”一代文学大师相联系,然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不得不常使我们,对今天没日没夜地被强制性的推进题海中苦泅的孩子们而无奈而悲哀。唯有碧波荡漾清的沱江水记得:那个爱在水边野玩得不知归路的少年;夏天的每个中午,为防止这个逃学少年下河他洗澡,先生都在他的手心用朱笔写上一个大字,但他“依然能够一手整个墓地,只有一块孤零零的巨大五彩石,石的背面,是沈从文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碑的正面镌刻的是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先生生前是说过这句话,但作为墓志铭,一定不是先生的本意。人的意识是多元的,是自由的个体,怎么能照“我”思索呢?还是让每人的“思索”自由飞翔吧。先生,这丝毫不能怪你,完全是造墓人没能照你“思索”,没能“认识”你。还是黄永玉那句题词:“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作为你的墓志铭是再也合适不过了,他才是真正照你“思索”的人。

  初一看,先生墓地好像是随便安排的,但往深处一看,方觉设计者实在是位高手,将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招揭得淋漓尽致,天、地、人早已互相渗透成一个统一体,水乳交融的天衣无缝,一切是那么的祥和而宁静,一切又是那么的亲切而感人,使得千里迢迢孤身前来拜谒的我,感不到丝毫的拘谨和陌生,心中涌有一腔话要和先生倾叙,谈文学,谈人生,谈生命终极的意义。然而,先生您,却颔首微笑了,是那种淡淡的,摄人心魄的,唯佛祖释迦牟尼才有过的拈花微笑,一切都在这种微笑中消融了,于是,默然吧。默然,再默然。心中便有了一种大自在,大圆通,大逍遥。心内的泪滴就让它在心底抛洒,先生,我也微笑了。我没白来湘西一趟,我懂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