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7:34 滇池晨报
  主页 新 闻 云南 地产 法律 报刊 娱 乐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游 时 尚 IT 汽车 各地 专题短信邮件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 http://www.yndaily.com云南日报网

  新闻 记录历史

  55年来,《云南日报》像一位忠诚的“史家”记录着云南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每一个足迹。正如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赵金在《见证云南-55》一书序言中所说,55年来,《云南日报》每天都在影响着千百万人,并用“每一天”垒筑起一段真实的历史链条,描绘出难以忘怀的历史画卷,在云南当代发展史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分量……《云南日报》的“旧闻”,有的已随风飘散,而更多的仍沿着历史的根蔓,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挥之不去的话题。循着报纸的记录,每一个地区、每一代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找到一段令人感动的历史。

  这历史,是云南百姓的情感记忆,也是身处其间的每一位新闻记者的人生岁月。在云南日报创刊5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从云南日报厚重的新闻报道中截取了几个新闻与历史、与生活交融的片断,几段新闻背后的新闻,与大家共同感悟——新闻,记录历史;新闻,改变生活。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原昆明国防体育场接见省级机关部分干部,云南日报部分工作人员受到亲切接见。

  光辉岁月

  现在,即便在新闻界也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云南日报》55年来使用的报头来自于毛泽东主席的亲笔。

  在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团史资料中,我们找到了一段关于云南日报创办初期的记载。1949年7月底,根据党中央在新区办报的决定,出版期仅为4个半月的《北平解放报》停刊,动员干部职工南下。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劳动大学、新华通讯社从北平总社、《人民日报》、南方分社等单位又抽调一批干部和报务人员加入南下办报的队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将要创办的《云南日报》挥毫,书写了三个《云南日报》报头,墨迹雄劲有力。报社指定专人保护,南下带到云南。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跋山涉水下乡采访1949年8月10日,《北平解放报》召开南下办报动员大会,胡乔木、张盘石以及正在病中的邓拓参加了大会。8月11日,《北平解放报》南下同志,集中于北平前门火车站,在战友、亲人的告别声中,登上了南下的火车。人员在南京加入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二大队第一中队。队伍中有从事地下工作,打入傅作义所办《平明日报》当记者的李孟北同志(后任云南日报总编辑)、傅作义之女傅冬菊、著名教育家梅贻琦的侄女梅祖成等。这支队伍跨越8省,行程近万里,于1950年2月底进入昆明。经过与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机关报《云南人民日报》的同志共同努力,1950年3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云南日报》正式创刊。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1958年报社由护国路迁至弥勒寺现址解放初斗争复杂而激烈。在城市里,常有敌特袭击戴着红字胸章(军管会胸章)的军人。农村里,征粮剿匪遇到地霸土匪的疯狂反抗,记者下乡,要配发短枪,冒着生命危险,有时一天要走几十里路。语言不通、风俗奇异,给采访带来很大困难。白天采访,晚上就在油灯下伏在床板上写稿。当时,报纸出版工作在物质技术方面都相当困难。白报纸不够用,只好用部分土黄纸(称丙种纸)代替,结果,一种报纸两种纸色,这在全国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云南日报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历史征程。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报社摄影记者早期使用的照相机55年来,《云南日报》充分发挥本地权威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本着客观、真实、公正的新闻原则完整地记录了云南发展的现代史。而云南日报社也在日益壮大发展。目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形成了以《云南日报》为龙头,拥有《春城晚报》、《滇池晨报》、《大众消费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法制报》、《云南科技报》、《民族时报》、《文摘周刊》、《大观周刊》、《社会主义论坛》、《影响力》及云南日报网的全省报刊种类最多、市场影响力最广的系列报刊群,其报刊结构,成为云南报刊市场的主体,报刊发行总量、广告总量、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均居云南报业的主导地位。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毛泽东主席为云南日报题写的三个报头定格历史在55年的征程中,云南日报锻炼出了众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以个人的品格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铸就了云南新闻事业的辉煌。

  已故的云南日报摄影记者吕华昌,在30多年的记者生涯里参加了许多重大外事采访。从1961年中缅两国总理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到1984年英国女王访问昆明,吕华昌用他的镜头定格了这些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在云南日报创刊55周年之际,他的夫人——年逾七旬的普琼英老人,与我们一起回眸云南日报记者的闪光足迹。

  普琼英老人回忆说,云南日报创刊初期,吕华昌组建的摄影组承担着为《云南日报》提供新闻图片的工作。建国初期,我国与东南亚的外交往来频繁。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出访并在昆明短暂停留。当时,报社的摄影器材很简陋,为了保障图片质量,报社专门购进了一台进口相机供吕华昌使用。吕华昌如获至宝,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相机,他经常说:“人在相机在。”他用这台相机拍下了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
传媒改变生活:《云南日报》喜迎55周年华诞(组图)
  1950年3月4日,云南日报正式创刊,这是创刊号一版。在老人的记忆中,吕华昌总是白天忙于采访,晚上在报社摄影组的暗室里冲洗照片。作为妻子的她很能理解丈夫,由于当时很多外事活动是保密的,按照组织纪律,吕华昌不能向包括妻子在内的任何人透露。在外事活动中,通常是吕华昌在现场拍摄完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报社亲自冲洗相片,随后又得将相片送往有关部门审片。

  1961年4月上旬,吕华昌告诉妻子,报社将派他到西双版纳采访,至于采访什么,他说“不知道”。10多天后,吕华昌回到了昆明,他兴奋地告诉妻子,此行采访周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在西双版纳与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

  老人说,她家保留过一张周总理身穿傣族服饰的照片,吕华昌去世后,某新闻单位将这张珍贵的照片借了去就石沉大海。

  熟知吕华昌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绰号叫“总统”,普琼英老人说,当年印尼总统苏哈托来华访问时,人们看到苏哈托的帽子与吕华昌头上戴着的帽子式样相同,从此便戏称吕华昌为“总统”。然后,很多人这样称呼吕华昌却有更深层的意思:一是他一生当中拍下了无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二是钦佩他的敬业精神和正直的人品。

  刘晓颖 孙伟(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