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方言风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7:34 滇池晨报
  主页 新 闻 云南 地产 法律 报刊 娱 乐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游 时 尚 IT 汽车 各地 专题 短信邮件方言风起http://www.yndaily.com云南日报网
方言风起(组图)
方言剧招贴随处可见

  语言是人类的家园

  ——(海德格尔)代题记

  有人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会激动得想掉泪;有人说,最怕的就是,自己一开口说普通话就有人说“乡音好重”……无论如何,那从儿时就伴随我们的方言,记载了我们无数不能用普通话表述的喜怒哀乐。这样一想,面对一边“土得掉渣”一边“火得冒泡”的方言现象,心态就会坦然很多。
方言风起(组图)
  步行街上的“云南十八怪风俗墙”近日,两个关于方言剧的消息开始神秘相传。

  一个消息称,某文化传播公司认为现在云南的方言剧虽然受欢迎,但特点却是“土”,该公司策划将这些“土得掉渣”的方言剧重新开拍,用时尚和新潮重新包装推出,彻底改变方言剧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然而,当记者试图找该公司负责人求证这一消息时,该负责人却“神秘蒸发”,手机联系不上,公司人员也联系不上。

  另一个消息说的跟前段时间火得不得了的方言小品《支花篮》有关。消息称,《支花篮》即将拍姊妹篇,由某大企业介入投资,有来自北京的大腕儿加入拍摄。记者辗转找到了相关人士,却被告知不能报道投资方、演员准确消息等,只说该片已经在筹备之中。问及原因,该人士坦言:“我们是吃过亏的,往往我们筹备好的很多东西被传出去以后,我们还没做完,市场上的类似东西就出来了。”

  两个“神秘”消息的口口相传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方言现象尤其是方言剧的思考——方言剧真有那么大的市场?方言剧的竞争真的那么激烈?方言剧最终会走向何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昆明部分以方言方式出现的节目、栏目,也采访了部分研究语言、民俗的专家。
方言风起(组图)
  “福寿门”人人都要去摸一把“吃转云南”“过桥米线、米浆粑粑、烧饵……克(去)哪点吃克(去)?来来来,我们挨(和)你款款(说说)。”每天中午11:30——12:30、下午5——6点,这个极其亲切的昆明话开场白就会在广播里响起。这是方言广播《吃转云南》的开头,接下来主持人会继续用昆明话向听众们娓娓道来昆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美食。

  《吃转云南》是目前昆明市唯一获得批准播出的方言栏目,但与此同时,其他广播栏目中也或多或少地开始采用方言播音。说方言的热潮也蔓延到广播当中。

  该栏目主持人之一心哥告诉记者,《吃转云南》借鉴了成都的一档方言广播《吃在成都》,那个栏目在成都极其火爆,深受听众喜爱。2004年3月底,云南经济生活广播开始尝试推出这档方言节目,没想到效果很好,一做就是一年。去年11月份,《吃转云南》举办了第一次听友见面会,原定150人参加,最后参加的人数至少翻了一倍,原定1小时的见面时间也不得不增加到2小时。其间,一个腿脚不方便的76岁老大妈来了,她对主持人说:“就是想见见你们,平时每天听你们在广播里说昆明话,就想看看你们长什么样?”

  心哥说,用昆明话主持栏目的最大优势是贴近百姓,而且听众在打热线电话与主持人交流时也不需要说普通话,很放松,没有心理障碍,听众与主持人说话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一位听众在节目中对在主持人说:“喂,东东(《吃转云南》主持人之一),你帮我问问谁谁谁我的照片洗好了没?”惹得主持人一阵目瞪口呆。

  “方言一直存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它却从未出现在电视或广播里,除了东北话小品和四川话电视剧《凌汤圆》、《傻儿师长》等,观众和听众几乎不可能在电视或广播里听到其他地方的方言。所以,云南方言剧《东寺街西寺巷》的出现,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引起方言复兴的热潮。”心哥说:“但是方言形式的节目不宜多,否则很快就会让观众和听众腻烦。毕竟昆明话不好听。”、

  至于方言广播能够存活多久,《吃转云南》的工作人员没有过多考虑,但这个节目至少还会持续两年。其原因之一就是,方言广播还有市场。
方言风起(组图)
洋喜剧也难逃方言版

  “方言剧场”

  2004年10月18日9:45——11:45,云南电视台6套公共频道开始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时段播出《方言剧场》,其中包括已有的影视作品通过方言配音再播出,以及播放本地原创方言剧。先后播出了《福星高照猪八戒》、《小瓦渣的故事》、《男人不难嫁》等7部影视方言剧。这档栏目的增加使得公共频道的收视率频增。据1月30日——2月6日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正在热播的方言剧《福星高照猪八戒》的收视率为6.15,创下公共频道收视率新高。全周平均收视率为4.32,比其他节目收视率要高出很多。制作人员认为,这显示出观众对电视媒体区域性节目的认同。

  谈及方言剧的出现,云南电视台6套公共频道总编室副主任贺凌认为,这是地方性大众传媒发展到今天必然寻求的本土化探索。现今多数媒体都要求新闻本地化,《开心蒙太奇》、《东寺街西寺巷》、《支花篮》等方言剧在本地的热播给地方性媒体带来了新的启发,自然就出现了《方言剧场》等栏目。方言剧口语化地反映出平凡百姓的市井生活,亲切又贴近,同时这种形式也将已经播放过的影视剧通过方言再创作,使其重新散发出新的光彩。

  贺凌说,方言是文化产品丰富过程中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肯定会过去,但方言本身的生命力不会衰退。就目前来说,方言热潮还会引发一些新的创作手段。

  目前的方言剧还比较粗糙、表面化,方言剧制作过程中的缺陷也暂时被方言的新鲜所掩盖,随着这股新鲜劲的流失,观众会逐渐不满意现在的方言剧。所以传媒必须以目前的方言剧为平台,不断摸索和创作出适合本地观众的电视产品,如本地方言小品、方言相声等。目前云南6套已经将方言剧从再创作原有影视剧,逐步转向创作本地原创方言剧的方向,如新近拍摄的本地原创方言剧《春风吹来百花开》已经制作完成。

  同时,今年春节,云南6套还开设了一档方言访谈节目《回家过年》,显示出电视媒体对方言节目多元化形式的探索。
方言风起(组图)
  支花篮剧照专家之言语言不能复李昆武 民俗专家《云南十八怪》创意人说自己是“偶然涉入”云南方言文化的李昆武说着一口正宗的昆明话,对昆明话不仅情有独钟,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安石公路上、步行街、许多餐厅及众多商品上见到的“云南十八怪”,创意就来自这个说着“板扎”昆明话的李昆武,他具备所有的著作权,不过他很谦虚,说自己那些绝对昆明化的东西,只是“开了个头,是绝对的抛砖引玉”。

  李昆武说,方言对于发展本土文化的推动作用,需要人们科学地去对待。母语首先是承载本土文化的东西,云南方言作为云南人的母语,承载了许多民风民俗等本土文化的东西。一段时间以来,《东寺街西寺巷》、《开心蒙太奇》、《春光灿烂猪八戒》等一大批电视剧以方言的形式出现在云南的各电视台上,播放频率高,也受到了云南人的广泛欢迎。但是,这些方言剧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方言剧不具备原创性,这样的东西,一开始出现个把觉得很新鲜,出现得多了,就只能比质量了。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方言剧受欢迎,有市场,有效益,就全部去做方言剧,这样难免就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当然,这样也不完全就是坏事,最终优胜劣汰,也能达到出精品的目的。

  随着方言现象的兴起,很多人也提出一个观点,方言剧的推广,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对于这一观点,李昆武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方言与普通话并不矛盾。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流的工具。我们学那么多年的英语,也没有把我们的国语丢掉啊。”李昆武说,语言不像老房子,老房子朽了,可以照原来的样子再造一栋,但语言是不可复制的。方言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精品,一旦流失,不可再生,没有了就是很大的损失。“方言剧及其他方言栏目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让很多年轻人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的精华及文化,是很有积极作用的。”李昆武总结说。
方言风起(组图)
  支花篮剧照方言剧的生命力不长久马艳云大中文系副教授专攻现代汉语研究对于方言剧的出现,马艳认为是个可喜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云南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云南方言的历史。马艳说,十年前,大多数云南人都还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方言难听,普通话又说不好,所以在外地人面前都羞于启口,一些会说普通话的人也有意说成广东口音。近年来受其他地区影响,云南人才开始不再害羞,大大方方说方言,《东寺街西寺巷》的拍摄、热播、家喻户晓就是最好的表现。最根本原因是云南经济发展了,云南人挺直了腰板,不再觉得作为一个云南人是羞耻的。到今天,大家反而觉得其实云南话还满有意思的,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意无意地说“马普”,云南话更进入到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羞于启齿已经转变为津津乐道。
方言风起(组图)
  民俗味十足的地图中国是唯一一个将推广普通话写入宪法的国家,其目的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交流,但并不代表要消除方言,也不可能消除。所谓“亲不亲,家乡人”,老乡相认靠的就是一张嘴、一口音。每种地方方言都有其独特之处,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当中的乐趣只有“家乡人”能体会。现在的方言节目中除各地方言外,也不时加入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或演员都能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任意转换,他们使方言与普通话并存了。

  但是,马艳认为,方言剧的生命力并不长久。原因是,它不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例如川剧最多也只有西南地区的人听得懂,北方人是听不懂的。方言剧只适合小范围内的人和地区,局限性很大。50年代后期曾有人讨论:是否能在文学创作中加入方言?尝试的结果是失败的,因为只有小范围内的人能够理解它。20世纪初出现过的上海方言小说到现在已经尸骨无存了。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只有让全国或世界上的人都明白了这个创作,才能吸引大家,否则就不能成功。方言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调剂了现代人繁忙的生活,使大家能够感受片刻轻松和亲切,但它是调剂现代人精神的一种快餐文化,新鲜劲一过就要换口味。
方言风起(组图)
  步行街上的民俗雕塑专家们普遍认为,同普通话电视剧相比较,方言剧显然有其劣势,如对于宏大叙事的力不从心,对于方言区以外的社会生活无法反映;但是与此相对应,其在精准地描摹方言区内百姓生活方面,则又有普通话所不可比拟的长处。正因为此,方言剧才同普通话剧一起构成了我国电视剧艺术的整体格局,并使之繁荣而不是凋敝,多样而不是单一。同时,方言剧的存在和发展,是受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这其实才是方言剧“火得冒泡”的原因。
方言风起(组图)
  齐看方言剧相关数字链接1:云南方言拥有量仅次于福建省,有107种方言,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方言,那云南将成为拥有方言量最多的省份。云南的这107种方言,都是云南人互相能听懂的接近汉语言的方言,每个方言都承载着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方言风起(组图)
  步行街上的民俗雕塑链接2:统计数字表明,原创的方言剧有20%的利润,而一般的电视剧有5%就不错了。目前全国的方言剧都很火爆,广东的《外地媳妇本地郎》己拍了近400集。

  周海芬 陈洁 田鸿(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