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世界” ――北京崇文职介中心学雷锋纪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05:07 中国青年报 |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北京市崇文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根据下岗失业求职人员的需求,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经验、送服务”活动,不仅使他们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而且使他们坚定了人生的信念和追求,重新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精神世界”。成立17年来,职介中心已累计接待各类求职者近40万人次,成功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万人,对1.7万人进行了职业指导,并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发展了9名新党员。 “我现在重新找到了自信!” 已有23年工龄的李建琪,原是北京市鞋帽公司职工,曾是生产标兵、优秀党员,3年前下岗。2002年5月,他到崇文职介中心交纳存档费时,恰逢这里举办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指导谈心会。会上,他认识了职业指导师刘松山和王桂玲,他们两人同样有过下岗失业的痛苦经历,但在崇文职介中心的关怀和帮助下,最终战胜困难,成为北京市的再就业明星。通过与刘松山和王桂玲的多次谈心,李建琪逐步消除了失落感。 于是,他报名参加了电脑班的培训,随后,他又报名参加了电脑维修、汽车驾驶、物业管理和电脑操作培训班,并且自学英语。结果,一年之内竟获得了5个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当最后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后,职业指导师刘松山将他推荐到一家工程监理公司当销售员,但他凭着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被直接聘任为销售经理。半年后,他被香港一家驻京企业聘为首席业务代表,月收入由下岗前的不足1000元提高到4000多元。 “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员” 对年岁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往往把来之不易的岗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然而,崇文职介中心年过不惑的流动党员董国君,在得知有人比自己更需要一份工作时,竟毫不犹豫地主动提出让出自己热爱的岗位。在2002年春节联欢会上,一名长期失业、情绪不稳的求职人员,突然气冲冲地对崇文职介中心党委书记刘雁平说:“我失业了,你现在就得给我找个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刘雁平有些犯难。在场的董国君见状后,立即走到刘雁平面前:“书记,先把我的岗位让给这位师傅吧,我以后可以再找一份工作。” 董国君曾是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人,10年前夫妻双双下岗失业在家。他让出的不只是一个岗位,而是一家人惟一的生活来源。这一让,也许会使他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走很长一段时间,也许会使他的家庭生活重新陷入窘境。 “你让出岗位不怕再次失业?”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回答说:“当一个人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我虽然也需要工作,但人家比我更需要。”在董国君的言行感动下,在场的其他党员纷纷为那名要求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目睹了这一幕的失业人员薛延平,回家后给崇文职介党委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信。信中写道:“时至今日,我仍不知道我心中这位让岗位的英雄叫什么名字,但是,这个群体共同的名字已经刻在了我的心里,他们都叫中国共产党党员。” “需要我们党委帮你做点什么?” 今年51岁的郭宝春,原是北京齿轮总厂四车间主任,8年前辞职后开了一家小饭店,结果赔了10多万元,妻子也与他分道扬镳了。恰在此时,每月仅靠330元低保金艰难度日的郭宝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1997年,失业后的郭宝春把个人档案转到了崇文职介中心。2003年底,郭宝春自我感觉不久于人世,便来到崇文职介党委,准备交纳最后一次党费。然而,崇文职介中心党委帮他重新寻找到了精神寄托。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我还没来得及向组织汇报,党委书记刘雁平已来到我身边,第一句话就问:“郭宝春,需要我们党委帮你做点什么?”几天后,崇文职介中心党委专门为我组织了一次“回家过年”的主题党日活动。又过了几天,一大早我家就响起了敲门声。开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是崇文区委副书记滕胜萍和职介中心党委书记刘雁平,手里还拎着米、面、油等年货。我当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与我离婚多年的爱人,现在也主动关心我了。孩子的学习也比以前用功多了。” 去年10月,崇文职介中心按政策为郭宝春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现在,他每月可从政府领取1200多元退休金,还能享受医疗保险。自我感觉身体“没事”的郭宝春已加入到学雷锋队伍的行列里。 作者:记者 刘浦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