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岭南写真:四百余年依旧的封开“岭南第一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11: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肇庆三月五日电 题:四百余年依旧的封开“岭南第一村”

  作者黄耀辉陈炳文

  有“岭南第一村”之称的广东封开杨池村,饱经风霜四百余年,至今面貌依旧,为岭南地区所罕见。

  广东封开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位于粤西北边陲,由原封川、开建两县合并而成。北回归线在境内通过,境内有贺江水从西北境向南流,西江水从广西梧州流经境内南部。西、贺两江把县地划为东、西、南三大块,地表崇山林立、溪流纵横交错,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杨池村位于东南部,距离县城三十公里,众山环绕,保护完好的古民居多达六十余座。其中有书室四座、宗祠二座、钱庄一座、社学一座,为明代末期的砖木结构合院式民居建筑群。

  该村被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包围,全村的街道都由青砖建造,六十多间砖木结构的房屋显示了明清的建筑风格。其中木制梁柱堪称岭南一绝。房屋上所镂刻的图案多为龙、鱼等。图案黑白相间十分醒目,当地人崇尚黑色装饰,因为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杨池村建筑可视为岭南亲水文化的有力见证。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古建筑权威专家陆元鼎、程建军考察杨池村后称,杨池村历经四百年风雨依然保持原貌为岭南地区所罕见。村内的“叶氏大宗祠”是杨池古民居的建筑精华,其木雕、灰塑、壁画都是岭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装饰,宗祠里八根梁柱由八根杉木打造而成。据当地资料显示,自明朝年间修建“叶氏大宗祠”时就一直留存至今,四百年风雨沧桑屹立。

  叶氏大宗祠用杉木做“檐柱”,这在岭南古建筑中十分罕见。专家称,岭南古建筑支撑主体的“檐柱”主要由一块石料打凿而成。“檐柱”由木制成则是北方古建筑特色。

  据杨池村《叶氏族谱》记载,杨池村最早由明末官员叶翰彪修建。杨池村的始祖叶翰彪为躲避战乱,只身从京城逃到杨池村隐居并繁衍生息,延续至今已经有第十五代子孙共三百多人。

  在杨池村古书舍的二层阁楼上,四面墙壁上均有抵御外敌的狙击孔和观察敌情的了望口,具备防御功能设施。古民居房屋的底层,均由一块块花岗岩石砌就,起到了防潮、防涝、防腐、防盗、防虫蚁的作用。古民居建筑上的图腾标志,有根长长的“连通天地”的铁丝,为原始的避雷设施。

  杨池村的村民称,四百年来,该村从没有发生过雷击伤人伤畜的事件。

  陆元鼎、程建军等专家指出,杨池民居古建筑的整体历史文化价值和规模优势,是单体文物建筑不可取代的,同时对于中国古代的岭南风土人情、中原岭南文化交流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着重大的考古与研究价值。

  公元前一0六年,汉武帝在岭南设置统辖整个岭南的交趾剌史部,其治所就设在“广信”(今封开县),使封开成为包括越南在内的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成为当时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为“岭南古都”。

  公元前一一一年,汉武帝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立“广信县”(今封开)。“广信”也因此在岭南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封开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和“粤语发祥地古广信”鼻祖。

  历史上,封开孕育了开岭南经学之先的著名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有“中华传佛第一人”之誉的佛学理论家、《理惑论》作者牟融;有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学问家土燮;有中国最年轻的“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有南汉开国之君刘隐和南汉帝刘岩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被称为天才军事家的苏章和有“中国第一女商人”之美誉的苏娥,也是封开的骄傲。完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