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教材令人担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1:33 华夏时报 |
本报记者江金骐摄影报道“如果我们还用过时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学生,贻误的可能是我们的千秋大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刘西拉教授,昨天在政协教育界小组讨论会上,就目前我国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在教材选用和师资配备上的弊端,向与会的其他委员发出强烈呼吁。教材和教育模式严重过时作为我国建筑学领域享有盛名的专家,刘西拉教授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且,还被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所以,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老委员”,他今年重点提到我国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一定要跟上世界形势,千万别将人才大计耽误在教材上。 “从瓦特时代开始,我们今天的工程师培养已经进入第六代了。”刘西拉委员说,第一代工程师表现为多才多艺,第二代工程师有了明显的专业分工,如机电、化工,第三代在“二战”结束后,以专业更加细分为标志,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此后,又经历以“电脑系统”和“学科交叉”为特点的两个时代,现在,基本上进入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信息全球化”为特点的第六代。“然而,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所使用的教材、所沿用的模式却是第三代。” 现在,市面上经常有“21世纪教材”、“21世纪系列教材”出售,这些装帧精美的教材,成套标价一般都在百元以上。“这些所谓的教材,除了谋取暴利,根本就毫无创新。”刘委员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部与国际接轨、能真正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工程教育的教材,相反,我们现在用的绝大部分还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翻版,更有甚者,这些教材经过拆卸,有的由一本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系列,这样一来,让人花冤枉钱不算,更重要地是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高校扩招无度、求大求全除了教材原因,现在许多的高校,为了扩大规模、提高影响,连续几年走在政策边缘,开展无度的“招生竞赛”,这一做法将要带来的影响,可以预见。在讨论结束后,刘委员告诉记者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真事:某重点大学的建筑学院,全部教师不到200名,但是,该院当年招收1000名本科和1000名硕士,为此,刘教授问招生办的人员,国际上建筑学最合理的师资配备比例是多少时,招生办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刘教授说,按建筑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一般的师生比为1:6,而学校不顾教育规律,盲目盲动、求大求全,教育质量从何谈起?难怪,在他针对学生的一次调查中,对教学表示“不满”和“很不满”的占调查总数的80%。“最近,我又做了一次调查,不满意的仍然占多数。”(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