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民族一起歌唱(创作心得)(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6: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徐贵祥 众所周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战场之大,耗时之长,损失之惨重,战争之惨烈,都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但是,战争结束了,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都创作出了大量的战争作品,从人类的高度和人性的角度揭露战争和反思战争,关注人的命运,这些作品引起了全球的共鸣,慰藉了世界人民的情感,震撼了整个人类的心灵。而我们的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虽然也不少,但有不少脸谱化和概念化的毛病,放在国际战争文学的大背景里,就显得有些举重若轻。最主要的缺憾是,没有把我们的敌人写好,也可以说,对敌人的状态了解和表现得不充分,敌人的形象有点似是而非,因此与之搏斗的我们,形象也有点模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的脑海里开始逐步构思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部作品,我给自己提出三个要求,写好自己,写好敌人,写好真实的状态。在此后的几年里,我的主要阅读对象就是抗战图书和史料。至2004年年底,几经修改打磨,终于写成了《八月桂花遍地开》。 这部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了一群在战争舞台上的中国人和一群日本人,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所有作品中最有分量的一部。我要对我的读者尤其年轻一代的读者说,我不希望你从这部作品里看见的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我不仅仅希望看到你热血沸腾,也不仅仅希望看到你泪流满面。那么我更希望你从这部作品里看到什么呢?很简单: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敌人,了解我们自己;了解在那场战争中作战双方的状态,了解在战争背后两个民族的文化较量。从而,了解我们的今天和明天。我自信,这部作品不是你所“熟悉”的那些战争故事的翻版或修改,但愿它给你带去的是全新的感受。 其实我的创作体会也很简单。我在写抗日英雄的时候,感觉中我就是抗日英雄。我在写鬼子的时候,感觉中我就是鬼子。我在进入到一个鬼子的角色状态后,我是坚定的、凶残的、勇猛的甚至是智慧的。同时,我又为这个角色的狭隘的民族意识和被“皇化”、“军国”、“武士道”文化教育而形成的自卑和自大并存、人性压抑及兽性膨胀的扭曲性格而深深地悲哀。 在创作过程中,我试图贴近历史的真实,站在人类的、人性的高度去比较和诠释那场战争。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深入地研究过作战双方当时的状态、综合国力和文化背景,研究过作战中各类人物尤其是直接交战的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性格、遭遇、情感和命运。坦率地说,我尤其是对于“汉奸”现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解开了一些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我们的敌人因为曾经是精神上的低级动物而成为兽兵,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这个民族则因为封建文化的大而无当一度成为夜郎,最终又因积弱积贫的恶性循环而一度成为绵羊。我想,把这个问题看得明白点,我们大约也就知道该怎样同我们的敌人对垒了,甚至可以说,对于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没有把我们的敌人写成一只被人随意啄食的虫子;因此最终战胜了这个敌人的我们,也就没有成为一只鸡。我看到的和写在笔下的敌人是强大的猛虎,因而战胜这只猛虎的民族,至少也应该是一只更加强大的雄狮,尽管这只雄狮曾经沉睡。 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看,这部小说写的是一段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记忆”。这里的“记忆”并不单纯是往事,而重要的是,从那些的确可以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博弈场面里,显微蛰伏在我们中国人血液中的、骨骼中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复苏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魂魄;找到中国人的感觉,找到我们曾经有过的足以傲视群雄的威严。把话说大一点,我希望我的读者从中看出浇铸我们民族坚强性格的希望之光,找到我们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依据。 你看见过开满遍地的八月桂花吗?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星点点而又芳香弥漫的情景,曾经长久地萦绕在我的梦境。它是美丽的,但是,它也是燃烧的。多数的时候它们在沉默,在山野里随风摇曳,逆来顺受。但是,它们的根却在你看不见的土壤内层汲取和积攒着力量,一旦开放,浓香如酒。在我视野里的那个八月,它开放得尤其热烈,燃烧得尤其旺盛。犹如从江淮的土地上一夜之间升起的千百万颗金色的太阳,璀璨炫目,光芒万丈! 我愿我的良知、我的民族血液、我的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感,化作盛开的八月桂花,在这胜利的旗帜下,我们一起放声歌唱。歌唱我们的尊严,歌唱那些英勇战斗绝不屈服的灵魂! 徐贵祥,皖西人,1959年12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弹道无痕》,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明天战争》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07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