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中国棋手为何临门乏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8:59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的一些年轻棋手目前已具备了冲击世界冠军的能力,却为何总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

  -本刊记者/方玄昌

  第六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2月26日在上海结束,中国队主将王檄五段执白257手中盘不敌韩国队主将李昌镐九段,韩国队完成农心杯六连霸,李昌镐则创下了农心杯三国擂台赛14连胜的新纪录。

  同前5届擂台赛相比,这一届比赛的决赛阶段备受关注,因为最后阶段,形成了中、日棋手合围“石佛”李昌镐的戏剧性场面。

  低迷“石佛”连过五关

  在第一、二阶段比赛中,韩国棋手韩钟镇五段、安达勋六段和刘昌赫九段一场未胜,备受期待的崔哲瀚九段也仅胜一场。韩国队遭遇了主将不得不在第二阶段出场的危机。而韩国队最后出场的李昌镐面对的是中、日两国的五位棋手:中国的罗洗河、王磊、王檄和日本队张栩、王铭琬。

  在第三阶段开始的时候,棋界普遍认为,这是中、日两国夺取农心杯的大好时机,原因不仅仅是中日两国五大高手对李昌镐形成了合围之势,还因为进入2005年李昌镐的状态陷入低迷,他先输掉中环杯、LG杯,然后在国手战上以0比3被崔哲瀚零封。

  带着1胜5负的最惨淡战绩,在国手战结束仅三天后李昌镐风尘仆仆赶到农心杯,连韩国队领队金寅九段都说“韩国队基本放弃了冠军”。

  然而,也有人持另类看法。据说,马晓春在李昌镐开始上台攻擂时就认为:“李昌镐多半要笑到最后,谁跟我打赌?一赔二我也来!”李昌镐以往的表现也是如此:越是重要比赛的关键棋,他发挥得也越好。围棋不是比人数的群殴,正如中国棋院副院长华以刚所说:“棋是一盘一盘下的,每盘棋下完后双方就回到了平等的起点。”

  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先是张栩被李昌镐拿下,最后阶段中日棋手“三王攻李”也未成功,任凭李昌镐过关斩将绝尘而去。

  三国水平其实接近

  三国围棋擂台赛也是一种团体比赛。在很多棋迷看来,韩国队的第六次夺冠再次证明了中、日两国围棋跟韩国之间的差距。但实际上,相对于团体对抗赛,擂台赛并不完全反映各支队伍的整体实力的差距。

  擂台赛本身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性质,这种比赛容易产生英雄人物。中日围棋擂台赛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前几届中日擂台赛,更多是因为聂卫平个人的出色发挥,中国都取得了胜利。但当时并没有人认为中国围棋的整体水平超过了日本。

  不同的是,当时聂卫平在赛前对小林光一、加藤正夫等人还处于下风,处在追赶的地位(后两位当时已经是公认的超一流棋手,此前聂卫平和他们的比赛成绩处下风),他的每一盘棋可以说都是“拼”下来的;而李昌镐在这次比赛前早就证明了他强大的实力,其他棋手面对他时都处在“拼”的位置上。聂的11连胜和李的14连胜都很神奇,但前者更为艰难,后者则似乎相对“顺理成章”一些韩国有媒体说,农心杯似乎是专门为李昌镐而设立的。

  前5届农心杯擂台赛,不是日本队早早全军覆没,就是中国队提前出局。三国主帅会战终局的,这是第一次。这个结果也更真实地反映了大家整体实力的接近。

  韩国赢在何处?

  农心杯赛后,李昌镐说,中韩围棋水平接近,韩国棋手的大赛经验更丰富一些,所以成绩更好一些。中国围棋界也普遍认为,中国棋手、特别是一些年轻棋手目前已具备了冲击世界冠军的实力。但中国棋手屡屡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常昊与韩国新生代棋手李世石两人都是6次进入世界大赛决赛,而李世石5夺世界冠军,常昊却6次屈居亚军。

  再仔细观察,中国棋手在冠亚军对决之前,淘汰李昌镐等世界超一流棋手并不鲜见,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临门一脚乏力。很多人都像李昌镐一样把这种怪现象归因于中国棋手大赛经验的缺乏,以及在决赛关头心态不能保持平衡。

  进一步追究,中国棋手缺乏大赛经验和平常心有很复杂的原因,包括跟国家经济实力也有一定关系。

  现在已有的世界大赛,韩国主办的有三星杯、LG杯,还有以前的东洋证券杯等。作为东道主,他们的参赛名额多,不仅仅是李昌镐、曹熏铉等顶级高手能不停参赛,其他年轻选手也总有机会参加这些世界级赛事。比如三星杯,韩国所有棋手都可以参加预赛,而中国只能派30多名棋手参加。因此,像李世石、崔哲瀚、赵汉城、朴永训等人,在出名之前就已经多次经受世界大赛的磨练了。

  相比之下,中国人主办的世界大赛迄今只有春兰杯一项。中国棋手要想参加世界大赛,必须首先在国内赛事上取得冠亚军等出色的成绩。很多世界大赛,中国棋手要获得参加选拔赛的资格都不容易。因此,作为一个中国棋手,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客观上比日、韩棋手少,大赛的经验也就相应地比他们少;而冲到世界大赛本赛、尤其是冠亚军决赛的机会更少,他们要在决赛中保持平常心也就更难。

  当然,一直拿不到世界冠军,本身也成了棋手难以保持平常心的原因之一。可以想像,有着十几个世界冠军在手的李昌镐,当然要比六次决赛均获亚军的常昊容易保持平常心。

  同样由于较强的经济实力,在日本和韩国,所有职业棋手都可以参加国内大赛。而这在中国就不太可能:要赞助方出资,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所有职业棋手都请到北京参加一项比赛,这就很困难——日、韩国土面积小、棋手分布相对集中也成了一个优势。中国国内的比赛,很多时候都是按照等级分等因素,指定128名、64名甚至更少数目的棋手进行国内大赛。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少年棋手,即使是参加一次国内大赛也相当难得,他们极度缺乏大赛经验。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棋界人士寻找的答案是:首先,围棋需要更深、更广范围的普及,使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围棋;其次,我们的顶尖棋手要多拿世界冠亚军,以此激励围棋的普及,并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来支持围棋事业,最好能够多举办自己的世界、国内大赛。

  日本的前车之鉴

  从最近成绩看,日本棋手要逊于中国棋手,尤其年轻棋手成绩差很多。寻找他们失败的原因,可以避免中国重蹈覆辙。

  很多人把日本棋手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不佳归因于他们不重视世界大赛而更重视国内比赛;另外,还因为他们国内的大赛都是慢棋,棋手也就更适应下慢棋,而现在的国际比赛都是3小时制的比赛。

  诚然,日本人的确很重视他们的本因坊、棋圣、名人等头衔,他们国内的棋战奖金、对局费也都很高。但他们的世界大赛成绩不好,并不仅仅是因为不重视国际比赛,或者是更适应于下慢棋。

  棋界有人把日本的围棋状况形容成是一个“不倒翁”:无论国际棋界如何变幻,无论他们棋手在国际上的比赛成绩是好是坏,他们对自己国内比赛的重视度并不因此而有任何改变。也因为这样,即使现在他们外战的成绩不好,对他们的高水平棋士如赵治勋、依田纪基、小林光一等人,中、韩棋手依然不敢小视。但也由于他们一贯的传统,他们的重要比赛总由某一家报刊(如《读卖新闻》等)主办,其报道权也往往被垄断,导致围棋在全社会的宣传普及受到影响,社会对围棋的重视度已经不如中、韩两国。另一方面,跟中、韩两国相比,日本围棋的后备力量明显弱了一些,年轻棋手优秀者鲜见。有人把这归因于上世纪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年轻人受欧、美思想观念冲击太大,他们更热衷于新生事物,对围棋这项古老的智力游戏的喜好程度已经淡化。非常明显地,在围棋比赛的讲解现场,中、韩两国的观众多以少年儿童为主(一些家长陪伴参加),而日本观众多是上了年纪的棋迷。

  中国现在处在一个中间位置:如果发展成功,中国围棋的未来或许就有如今天的韩国一样鼎盛;否则,我们或许会面临今天日本的局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